• 登入
  • 註冊網站會員
CIO Taiwan
  • 活動
  • 影音
  • 趨勢分析
  • CIO IT經理人雜誌
  • CSO精選
  • 電子報
  • 下載
  • 聯繫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CIO Taiwan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精選文章

物聯網分析:從物聯網數據中獲取價值

製造業翻轉-IIoT(2)

2020-06-10
分類 : 精選文章
0
A A
0
Smart home connection Smart home tech device IoT House automatio

物聯網很可能就是資料驅動式轉型的關鍵。本文旨在說明如何將豐富珍貴的即時物聯網資料,轉換成帶來成就的商業價值。

文/Bob Violino 譯/Nica


物​聯網已然成為許多公司行號資料驅動式轉型策略的關鍵元素。事實上,採用物聯網的企業組織,早已發現它帶來改善營運處理流程、完善庫存管理與提升設備維護諸如此類的好處。

然而,成功的物聯網策略不只是將成堆裝置與感應器連上網路,從這些所謂的「萬物」收集資料。IT必須有能力有效分析物聯網衍生的大量資料才有意義,也才能獲得真正的商業洞見。

Garter資深主管暨研究與諮詢負責人Carlton Sapp表示,這樣的企業可以享有善用物聯網集得資料所帶來的諸多好處。

所謂好處,包括設備與系統的環境感知、改善決策制定、最佳化與設備及資源的監管控制、降低資料管理相關成本、設備積極處理、預測及規範管理,以及環境的合規性。

Sapp說明,這些可能性,在航運最佳化與管理、資產管理、財務風險管理與智慧城市這類使用案例裡比比皆是。

然而,這些都必須要有全面、流線的處理物聯網資料端。以下是處理物聯網資料並善用這些資源的幾個小技巧。

內容目錄 隱藏
建置物聯網分析的安排與基礎架構
佈署支援物聯網資料成長的架構
傳遞跨資料管道的分析
充份利用人工智慧
雲端原生
資料管理、安全性與隱私權的優先順序
善用物聯網資料追求新營收契機

建置物聯網分析的安排與基礎架構

當企業組織對物聯網分析營運目標有了自已的想法,就必須確認哪些重要股東會參與,IDC物聯網研究主管 Stacy Crook 接著說,還要確保這些股東是否需要其他技能才讓專案成功。

「在這個產業裡,資料科學技能供應短缺是眾所周知的事,而這些技能也正是物聯網分析不可或缺的,」Crook說道。「因此,這個專案可能會需要雇用新員工,或者將專案部分委予第三方執行,」這是在公司內部資料科學技能缺乏的情況下。
企業組織還應該考量指派資料長,支持資料分析的工作並領導資料治理策略,Crook如此表示。

雖然物聯網必然帶有 Big data 的問題,IDC建議企業組織慎思現有基礎架構要如何也能為物聯網提供服務。「即便舊有 Big data 架構可能已專門處理批次導向的工作負載,但時下已有越來越多的工具程式,能在相同架構上處理即時的工作負載。」

充份利用相同基礎架構處理各類物聯網的工作負載,可以避免出現資料孤島,還擁有可以橫跨這些工作負載輕鬆執行跨部門資料分析的好處,Crook表示。「另具備資料管理與安全性優勢。」她如此說道。

佈署支援物聯網資料成長的架構

公司企業,必須從正確的物聯網資料架構,以及瞭解如何在不同地理位置管理物聯網資料開始。

「物聯網終端資料的呈現,帶來既新又獨特的挑戰:不可靠的網路存取與四散遠距離結合的裝置,以及多重通訊協定上產生的多重格式。」Sapp說道。

如今,大部份物聯網資料屬於遙測資料,但終端已越來越多必須固定資料儲存處理的放射影像與音效資料,Sapp表示。「從適切的物聯網架構開始,才能支援物聯網數量上的預期成長,」他如此表示。

企業組織無法有效率管理物聯網資料常見的原因,在於缺乏彈性與靈活的資料架構。「資料會不斷成長,因此設計善用分析與確認關鍵資訊的資料探勘技術架構,可以改善工作流程、提升決策制定或降低成本,」Sapp說道。

舉例來說,電信公司利用在網路邊界善用物聯網分析減少「雜訊(noisy data)」,成功的降低在網路上移動資料的成本。
「這些企業組織聚焦在邊界為主的可擴充式資料架構,這是專為物聯網資料的快速知識探索所設計的一種架構。」Sapp說道。

傳遞跨資料管道的分析

物聯網資料架構,還要支援跨資料管道與本地端資料儲存的分析(透過串流),才能取得加快決策速度與降低成本的優勢,Sapp表示。

企業組織在建立與佈署物聯網分析時,專注在資料為主的設計模式,包括使用事件驅動的架構,就能作到這一點。
「從傳達邊界的、串流管道的、平台上與企業內部的分析開始,」Sapp說。企業組織應充份利用串流物聯網資料管道作為來源佈署分析,改善延遲並降低成本及減少安全性弱點,他說道。

例如,美國國防部就常在串流資料管道上執行分析,降低網路的資料輸出,Sapp說明。這樣也能善用物聯網邊界分析,避免在網路上傳送任何資料,得到更貼近資料來源的營運分析。

很可能你必須佈署多重分析環境才能支援截然不同的分析,Sapp說,「這裡的環境所指範圍,從作業系統到嵌入式分析軟體都有可能,」他表示。「做好從網路邊界橫跨公司企業上下佈署物聯網分析的準備。例如,公用事業部門會善用橫跨各種基礎架構、四散的物聯網分析,支援航運管理。」

充份利用人工智慧

企業組織應善用人工智慧,提升利用物聯網資料可以做的事,Sapp說。「邊際智慧(Edge intelligence)是利用人工智慧做為佈署在網路邊界分析的方式,從物聯網資料發展智慧應用的新興領域。」Sapp表示。

這些智慧應用的範圍,從視訊監測到監控與資料採集(SCADA)都有。例如,環保組織利用物聯網資料建置智慧控制系統,維護環境的合規性。

將人工智慧加入物聯網架構已成為企業營運的當務之急,Sapp表示。物聯網系統-包括終端裝置,必須變得更聰明也更自動,才能處理持續不斷新增的龐大資料。為了讓這些系統更聰明,企業組織必須佈署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

雲端原生

由物聯網應用產生的這樣龐大資料量,對許多企業組織而言,要掌控這樣的資料管理-包括分析,雲端是唯一解答。
「建置確切即時管理這般容量所需規模與速度是不值得的。」生產農藥與種子的Syngenta公司集團資訊長暨數位長 Greg Meyers 表示。

「試圖在你自有資料或自有基礎架構上自行管理,絕對是自尋煩惱。」Meyers說道。

物聯網給了Syngenta管理客戶農場與農田的能力,這些多半是任意聚集的小型區段。「人類擅長管理平均數據,而電腦更會管理多樣性,」Meyers表示。「物聯網讓我們瞭解,何以在某個領域上正在發生的事,會與百米之遙所發生的那些不同。」

公有雲領導廠商皆提供協助公司企業處理物聯網分析的服務。例如AWS就提供IoT Analytics這套能夠讓公司執行與操作精細分析大量物聯網資料的托管服務,完全無須煩惱傳統上建置物聯網分析平台所需的成本與複雜度。

微軟提供的Azure IoT,則是內含資料分析服務Azure IoT Central,提供確認歷史潮流的分析功能,並為來自連接裝置的各種遙測建立彼此關係。還有Google提供的Cloud IoT:連結、處理、儲存與分析網路邊界與雲端中所有資料的一套工具。

資料管理、安全性與隱私權的優先順序

企業組織必須確保針對物聯網資料分析處理,有管理、安全性與隱私權方面的機制。絕大多數由物聯網產生的資料,皆具機敏性或擁有競爭性價值,所以必須謹慎管理與保護。

黏著材料、服飾商標與標籤製造暨經銷商Avery Dennison副總裁暨資訊長Nicholas Colisto表示:「重新評估現行管理的實作方式,納入機器資料。」

「就我的經驗來看,物聯網管理仍處於發展不成熟的領域,」Colisto表示。「我先前任職的工作上,就面臨業務單位佈署了物聯網系統,卻未尋求IT參與,且稽核裝置與套用韌體的簡單操作任務與工具未被納入考量。」

公司行號必須以機密性、隱私與保留要求為基礎,考量物聯網資料風險,Colisto表示。「舉例而言,在處理個人資料時,考量可能會出現演算法偏見,或未能遵循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這類法規的問題,因為這可能導致法律行動並危及公司商譽,」他如此表示。

善用物聯網資料追求新營收契機

物聯網產生的資料,對公司內部或外部而言皆極其珍貴。

化工廠商Texmark Chemicals在工廠裡佈署具感應器功能的幫浦展開現代化營運的工作。該公司利用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與Aruba Networks提供的技術,收集幫浦感應器計算溫度、壓力、振動、流量與功率的營運資料。分析這些資料,可以在設備失效前預測出來。

Texmark經由「工作坊預演」過程中體認到,擁有感應器能力的設備,不僅有助於公司監控其資產與處理程序,還開啟了新商業模式的可能性,執行長 Doug Smith 如此表示。

物聯網的使用,成了合約協商前的附加銷售條件,Smith說道。「客戶開始體認到存取承包商資產資料的價值,」像是工業幫浦,他表示。客戶繼而要求Texmark將感應器裝在他們的幫浦上為他們提供資料。

「基本上,我們正在開發過往執行效能屬性的函式庫,可以用來歸類,並與其他使用類似設備的公司行號分享。」Smith表示。「在佈署機器學習分析時,獲得的資料越多,分析預測就能更精準。」

透過與幫浦製造商或其他同業廠商分享物聯網資料的方式,「只要文件清楚且精確,我們就能證明這個新業務模式的價值。」Smith表示。「同時,客戶對於我們佈署儀器與軟體分析,擷取、分析與回報這類資料,因此得到更具成本效益的決策留下深刻印象。」

Smith表示,這是由物聯網賦與的全新資料即服務(data-as-a-service)產品,讓Texmark與競爭者建立區隔,並與顧客建立更強健的紐帶,同時賦與員工在工作上達成更多目標的能力。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
標籤: 人工智慧分析物聯網資料與分析雲端
上一篇文章

深入工業物聯網:希望與挑戰並列

下一篇文章

物聯網之可信賴度與智慧應用

相關文章

1200-AdobeStock_176465438
精選文章

業務領導人覬覦CIO職位 IT領導人如何強化競爭優勢

2022-08-12
Logistic people, great design for any purposes. Vector illustration.
精選文章

供應鏈分析:讓物流更順暢的 5 項要訣

2022-08-09
1200-top-view
精選文章

資訊長攻略本:如何與各業務主管合作一起搞定 IT 預算

2022-08-05
下一篇文章
Action Show Of Robotic Manipulator. Mechanical arm of an industr

物聯網之可信賴度與智慧應用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CIO點閱文章週排行

  • 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執行副總簡宏偉

    【專訪】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執行副總簡宏偉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微服務的迷思:不要為微而微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2022年度CIO大調查報告下載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製造業風險高 如何擬定IT/OT深度防禦策略?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烏克蘭的銀行奇蹟 ─ 戰火下的銀行體系如何持續運行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專訪】華碩集團資安長金慶柏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業務領導人覬覦CIO職位 IT領導人如何強化競爭優勢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ITM區塊鏈方案受肯定 大量資料上鏈最佳選擇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金融業】王儷玲談後疫時代的金融科技發展趨勢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專訪】警政署資訊室主任林建隆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

數位及平面

  • CIO Taiwan 網站
  • CIO 電子報
  • 《CIO IT經理人》數位版雜誌 (Zinio)
  • 《CIO IT經理人》平面雜誌

關注社群

  • Line 加入好友
  • Facebook 粉絲頁

合作夥伴

  • CIO協進會
  • CIO.com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旗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00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15-1號19樓 | TEL: 886-2-2321-4335

Copyright© Flag Information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登入
  • 註冊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活動
  • 影音
  • 最新文章
  • 產業速報
  • 新聞速寫
  • 風雲人物
  • CXO分享
  • 產業瞭望
  • 專欄
  • 精選文章
  • 原生現場
  • 供應商視野
  • 線上調查
  • CIO IT 經理人雜誌
  • 電子報
  • 下載
  • 聯繫我們

© 2020 CIO Taiwan 版權所有

CIO Taiwan 歡迎你回來!

可用 使用者名稱 或 Email 登入

忘記密碼 註冊

歡迎註冊 CIO Taiwan 網站會員

請設定 Email 及 使用者名稱(使用者名稱不接受中文、將來無法更改)

欄位皆為必填 登入

找回密碼

請輸入 使用者名稱 或 Email 以重設密碼

登入

您已閒置超過 3 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點擊空白處、ESC 鍵或關閉回到網頁

1200-freddiemac_campus_HQ1_3

【金融業】房地美讓軟體交付現代化

房地美(Freddie Mac)資訊長 Frank Nazzaro 解釋,超越敏

網頁文章首圖1200x630

億光電子轉型有成 競爭力飆升

第15屆CIO價值學院第一堂課:基礎架構 會後報導 成立接近40年的億光電子,透

1200-AdobeStock_191287829

【醫療業】醫療資料分析應用的四個成功案例

這四家醫療機構應用了資料分析技術而更能預測病人的治療成效、簡化流程以及降低成本。

左起為聯合智網 副總 劉丕凱,總經理 陳杰,副總 彭腕亭 替電商多通路營運打造整合系統My Mind 買賣

聯合智網推一站式電商智慧管理系統「買賣」My Mind

疫情讓電子商務發展急遽升溫,根據聯合智網電商品牌營運調查發現,多通路上架繁瑣耗時

1200-AdobeStock_444562379

後疫情世界資安長會面臨什麼挑戰?

隨著COVID-19危機趨穩,安全團隊將面臨更多視遠端為「常態」的員工、保護健康

1200_A2A2744

保護文件安全 仰賴碎形文件保護技術

公部門高階資訊人員資安共識營 會後報導 文/林裕洋 綜觀市面上層出不窮的資安事件

ciotaiwan-logo-600-white

文章分類

  • 產業速報
  • 專欄
  • 影音
  • 風雲人物
  • CXO分享
  • 產業瞭望
  • 原生現場
  • 精選文章
  • 趨勢分析
  • 供應商視野
  • 新聞速寫
  • 下載
  • Sponsors

熱門標籤

  • 最新文章
  • 雲端運算
  • 人工智慧
  • 數位轉型
  • 製造業
  • 物聯網
  • 資料與分析
  • 資安
  • 區塊鏈
  • 5G
  • 儲存
  • 基礎架構

活動

  • CIO價值學院
  • 企業防疫與持續營運計畫 線上座談會
  • 亞太CIO線上高峰論壇
  • 製造業CIO論壇
  • 金融CIO高峰會
  • Asia Leadership Forum 2020
  • 智慧醫療研討會
  • 商業服務科技論壇
  • CIO大調查

影音

  •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