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學園區生成式 AI 論壇
隨著企業轉型推進,AI 已成為企業成長的關鍵動力。欲在生成式 AI(GenAI)浪潮中開創新局,Electrum Cloud 蔚藍雲建議企業需建立穩固的數據基石與完善的風險治理機制,方能充分發揮 AI 潛能,並確保長遠競爭力。
文/明雲青
根據研究顯示,企業在生成式 AI上投資的每 1 美元,平均投資回報為 3.7 美元,意謂其投資報酬率是 3.7 倍,遠高於企業投資上雲的 1.8 倍。CloudMile 萬里雲集團旗下子公司 Electrum Cloud 蔚藍雲策略諮詢總監黎嘉龍進一步說明,衡量 GenAI 投資效益,必須兼顧量化與質化指標。量化層面包含成本撙節、營收成長與營運效率提升等(例如自動化的應用比例),至於質化層面,則涵蓋業務創新、市場競爭優勢、客戶滿意度提升、員工生產力攀升等。藉由 A/B 測試、多指標評估框架或總體擁有成本(TCO)分析,可協助企業精確評估 AI 投資效益;以製造業而論,舉凡軟體開發、內容生成、智慧客服等,均已被驗證為高價值應用場景,有助於加速內部系統或服務開發,並且最佳化客戶體驗。
但企業在追逐 GenAI 投資回報的過程,必定遭遇諸多來自數據方面的挑戰,像是數據移動與數據即時性問題,可能影響 AI 推論準確度;抑或若有過時或不完整的數據,甚至可能導致財務損失。顯見企業極需妥善管理數據品質與隱私合規,設法在分散環境下做好數據治理與權限控管。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 Facebook 與 IG,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舉例來說,在多代理(Multi-Agent)環境中,容易衍生數據孤島,導致阻礙即時洞察共享,影響業務效率。對此 Electrum Cloud 蔚藍雲建議企業可考慮部署即時數據流平台 Confluent,並透過專業數據與 AI 策略諮詢,以及領先的數據平台技術,串聯如 Google Agentspace、MES、CRM、SAP…等異質數據源,建立統一數據語言與格式,確保 AI 系統獲取高品質數據,並促進不同 AI 代理間的即時協同,解決數據過時問題,進而支援企業在供應鏈、支付、客戶推薦、詐欺偵測等方面的 AI 應用。
另外不可諱言,風險管理是企業成功駕馭 AI 的關鍵所在。企業應參照國內外規範,如台灣 AI 法案草案所提出的負責任 AI 原則(涵蓋隱私保護、資料治理、透明性、公平性、安全性等),並借鑒 NIST 提出的 AI 與 GenAI RMF 風險管理框架,全面評估自身應用場域的潛在風險。Electrum Cloud 蔚藍雲藉由顧問服務,導引企業設立 AI 完善的委員會,建立明確的 AI 願景與政策,以便能基於法規要求、負責任 AI 原則及 RMF 框架,持續執行風險評估,監管 AI 應用的合規性與風險,確保數據治理完善與 AI 系統運作安全可靠,最終促進企業永續發展並實踐 AI 目標。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