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介壽

台灣從行政院「AI 新十大建設」到總統 2025 年雙十演說「全球前五大算力中心」願景,正啟動前所未有的算力革命。當 AI 成為競爭力新核心,政府、民間產業與金融體系正協力打造本土落地主權 AI 生態。
從 AI 新十大建設到雙十宣示
2025 年 10 月 10 日,總統在雙十演說中明確宣示「台灣要成為全球前五大算力中心,打造屬於自己的主權 AI。」這是政府高層首次將算力與能源、晶片並列為主權支柱。此願景呼應行政院於 2025 年 6 月公布的「AI 新十大建設」,建設藍圖預計投入超過新台幣 1,900 億元聚焦十個領域:AI 軟體、百工百業 AI 應用、全民智慧生活、矽光子技術、量子能力、AI 機器人供應鏈、主權 AI 及算力建設、智慧政府資料治理、培育人才與千億創投基金、區域 AI 均衡發展。其中「百工百業 AI 應用」、「AI 產業鏈」、「算力中心建設」明定為戰略主軸,揭示 AI 基礎設施已被納入政府首要投資項目。AI 算力如今不再只是科技資源,而是產業韌性與資料主權的保證,正如 20 世紀的石油與電力一樣,算力成為 21 世紀數位經濟的「能源中樞」。
主權 AI:資料、模型、算力、框架四大支柱
根據 NVIDIA《Four Key Technical Pillars of Sovereign AI》揭示,主權 AI 的核心整合「資料基準」、「模型」、「算力基建」、「框架」等四大支柱。資料需能留在本地端受本地法律保護,模型必須能在本地訓練與微調,框架支撐模型訓練與推理架構,而最重要算力基礎建設則是支撐本地主權 AI 落地實現的根本。台灣算力長期依賴海外雲服務供應,當 AI 生成速度以倍數級成長,沒有自主算力,就無法保證區域與家園 AI 安全與韌性。


AI 算力版圖轉變:從公部門主導到民間崛起
回顧十年前的 2015 年,包括美國能源部超算中心、歐盟 HPC 聯盟,以及中國的「天河」與「神威」系列,全球超過六成高效能運算(HPC)資源仍由政府與官學科研單位掌握。然而近年生成式 AI 崛起,AI 訓練模式改變了算力分布。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 Facebook 與 linkedIn,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根據 Epoch.ai 資料,時至 2025 年,美國約佔全球 AI 算力的 75%,其中超過九成掌握在 OpenAI、Google、Amazon、CoreWeave 等民間企業手中,中國佔全球 AI 算力比例約為 15%,而歐盟與亞太區則合計約 10%,此使全球算力權力版圖已從「60% 公部門主導」明顯轉向「80% 民間主導」。對台灣而言,建立一個兼具政府規劃與民間企業投資的算力體系,已成確保我們自己能實質掌握主權 AI 不可或缺關鍵要素。
算力需求等比級數飛躍:從 LLM 到世界模型
AI 發展近年演進可謂「三級跳」:首先近來愈趨成熟以文字推理為主的大語言模型(LLM),現在正發展的是整合文字、影像、語音等感知輸入多模態 GAI,接續發展更大算力以 NVIDIA Omniverse 為代表的世界模型(World Model AI)。世界模型這類 AI 能建立真實物理級的數位孿生環境,應用於自駕車訓練、智慧工廠、國防模擬與醫療仿真等場域,其運算需求從每秒數兆次(TFLOPS)一躍至百兆或千兆級(PFLOPS~ExaFLOPS)。
多模態 GAI 所需算力遠超過現在普及的大語言模型 LLM,而世界模型 AI 所需算力則是多模態 GAI 數十倍以上。因此,層層疊加似無終止算力需求使 AI 算力不只是科技議題,更是地緣戰略新資源。擁有自主算力主權者,才能主導 AI 時代未來話語權。
政策布局:政策引導、金融支持,雙重推進民間參與策略
台灣政府現正以「政策導引 × 金融支持」雙重推進策略,鼓勵民間投資營運 AI 算力基礎設施。
「政策導引」佈局如下:
◆《產業創新條例》:立法院於2025年4月三讀通過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修訂之《產業創新條例》第 10 條之 1,將人工智慧產品或服務、節能減碳之相關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列為可抵減項目,抵減上限提高至新台幣 20 億元,並延長至 2030 年底。
◆《重大公共建設審議原則》:經濟部研議將 AI 資料中心納入《重大公共建設審議原則》認可項目,可享有5年營所稅減免與進口設備關稅優惠。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據財政部《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簡稱促參法)規定, AI 資料中心等公建項目歸屬上述審議原則認可之重大公共建設,即可享促參法相關稅務優惠及抵減。
「金融支持」佈局如下:
◆《保險業資金辦理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管理辦法》:國發會財政部、數發部函釋之金管會新修訂《保險業資金辦理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管理辦法》於2025年10月開放壽險與產險資金投資 AI 算力設施、數位基建與綠能項目,此辦法之修訂將保險業此類投資列為 1.28% 低風險系數資產,有效提升保險業 RBC 資本適足率及投資誘因。
◆《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國發會規劃保險資金投入公共利益之《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當中 2025 年 9 月確立之《促進民間參與基礎建設認定原則》納入 AI 算力中心等具公共利益性質、符合政府政策鼓勵民間數位建設,配合上述金管會保險業投資相關修訂,國發會預估首波預估導入超過 100 億元保險業長期資金進行 AI 算力相關投資,以此強化民間 AI 相關長期投資動能。上述這些政策結合後,形成稅務減壓、金融引流的雙軌支持體系,讓民間算力投資的回收期可由傳統資料中心的 10 年以上縮短至 5 年甚至更短,倍增預期收益可望吸引更多民間企業投入 AI 基建。
公私協力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推動算力建設
上節所述,依據《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政府大力推動政府民間相互承諾,雙向協議兆元投資台灣。其中《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擴大將 AI 算力中心等建設投資納入政府促參範圍,並積極組成「政院層級促參機制」,透過優化公建融資條件等手段,由行政院帶頭推動公私協力 PPP 算力中心等民間投資建設。
[ 推薦文章:頂尖 CIO 如何規劃 AI 預算取得成功? ]
其中政府算力需求可透過 BOO 等機制簽訂長期算力採購契約,保障民間收益並降低投資風險。而行政院也領先帶頭,在台南沙崙發展 AI 產業專區並規劃興建 AI 算力中心。由公部門帶頭及 PPP 民間興建提供算力等公私協力機制,將可望引領另一波民間投入 AI 算力基建相關投資,未來並可形塑台南沙崙在已發展之南科及高雄外,另一高產值 AI 經濟新興產業聚落。公私協力 PPP 法制積極運作,可使 AI 建設具備制度化融資與長期穩定回報機制,強力推動高喊主權 AI 基礎建設真正落地。
算力建設成就主權 AI
從行政院「AI 新十大建設」的政策藍圖,到雙十演說「台灣成為全球前五大算力中心」的前瞻願景,至近日國發會闡釋公私協力發展 AI 基建,台灣正透過強力政策誘因、金融鬆綁與 PPP 公私協力,建立具備自主運算能力與長期投資誘因主權 AI 基石。算力是新電力,主權 AI 是新經濟,在 AI 強力主導產業革命的此刻,掌握算力主權,將決定未來主權 AI 話語權與地位。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