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宜芬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偕同金融行動身分識別聯盟(金融Fast-ID聯盟)推動建置「金融Fast-ID驗證轉接中心」(驗轉中心),於 9 月 25 日試辦上線,第一梯次計有元大銀行、中國信託銀行、玉山銀行、兆豐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及臺灣企銀等 7 家金融機構參與介接,提供數位身分驗證跨體系互通的方式,有望提升客戶體驗、促進業者間串聯效率,加速數位金融發展與多元應用。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與 Facebook,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金管會自 110 年起推動「金融行動身分識別標準化(金融 Fast-ID)機制」,第一階段促成同集團跨機構間的金融數位身分驗證。為進一步促進跨不同金融業別及機構間的互通及應用,第二階段接續推動建置「金融 Fast-ID 驗證轉接中心」,民眾只要在任一家參加機構完成金融 Fast-ID 註冊,未來在其他參加機構線上申請金融服務時,即可透過驗轉中心進行身分驗證,並可在民眾本人同意下導入留存於原註冊機構的基本資料,讓民眾在數位金融的使用體驗更加流暢,並節省大量重複填寫資料的時間。
金融 Fast-ID 聯盟由銀行、證券、期貨、保險、投信投顧等 132 泛金融機構業者及周邊單位,共同成立,並制定我國金融產業 Fast-ID 標準驗證機制。
驗轉中心由財金資訊公司(財金公司)負責建置與維運。為鼓勵金融業者積極參與並提供服務,財金公司規劃了一系列獎助措施,協助業者降低作業成本,包括補助請求驗證機構(RP)上線首年度的系統維護費及交易處理費用,並提供 114 年上線的 RP 或驗證機構(IDP)新台幣 10 萬元的一次性獎助。
試辦機構應用布局與客戶體驗提升
在首批介接銀行中,中信銀表示,未來客戶經由其 APP「中信 Fast-ID」服務即可在人臉辨識等方式快速完成跨機構身份驗證。現階段可支援數位存款帳戶開戶、行動銀行綁定、金融資料變更等服務,後續將開放網路投保、證券交易額度調整等應用。該行估算,受惠用戶將達 500 多萬人。
一銀已完成與驗轉中心技術串接,取得請求驗證機構(RP)及驗證機構(IDP)資格,將服務應用於 iLEO 數位帳戶開立。民眾可透過他行 Fast-ID 進行身分驗證,也能於 iLEO APP 完成 Fast-ID 註冊。
華南銀行則推出「華南金融 Fast-ID」服務。客戶未來只需進行一次晶片金融卡核驗並綁定行動裝置,客戶本身就是密碼,透過行動裝置生物辨識,可以一鍵加開華南永昌證券帳戶,或於華南產險官網註冊 eCover 會員等多項服務。
玉山銀行表示,客戶只要註冊玉山金融 Fast-ID,即可於其他金融機構線上開戶或基本資料變更時,透過玉山行動銀行 APP 的生物辨識功能完成身分驗證,並自動帶入留存於玉山的基本資料,加速申辦流程。此外,於玉山完成註冊的顧客若在國外欲設定玉山帳號為約定轉入帳號,即可透過 Fast-ID 輕鬆完成身分驗證,不受簡訊限制,兼顧便利性與安全性。
台企銀的 Fast-ID 最快將於 10 月底上線,未來客戶在申辦台企銀行動銀行 APP 綁定服務時,若已完成任一機構的 Fast-ID 註冊,可直接透過驗轉中心生物辨識完成身分驗證,無須晶片金融卡或一次性密碼。台企銀並在網路 ATM 提供註冊核驗機制,進一步推動跨機構、跨平台的金融服務串聯。
[ 推薦閱讀:【金融業】Corporate One 的即時支付轉型之路 ]
金管會金融創新處長胡則華說明,這次先導機構有 14 家,9 月 25 日已先上線 7 家,10 月 3 日還有全球人壽及群益證券二家業者上線,另外,新光人壽、王道銀行、永豐銀行、合作金庫也通知審核,即將上線。另外一家中租投顧正在審核中。
兼顧資訊安全與使用便利,各銀行採用 FIDO 國際標準。隨著更多金融業者加入,未來將逐步擴展應用場景,打造跨機構、跨平台的智慧金融生態圈。
金管會表示,隨著驗轉中心的啟用,未來將持續推動並完善金融 Fast-ID 機制,期望未來能有更多政府機構或其他產業加入串聯,進一步擴大數位身分驗證的使用場景,建立更便捷、安全、智慧的創新數位身分驗證機制,發展更多元的數位金融創新服務。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