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宜芬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公布 2026 全球 350 家智慧醫院名單,臺灣有 13 家醫院上榜,在亞洲僅次於韓國的 17 家。臺中榮民總醫院再度躋身百大,從 99 名前進到 85 名,臺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表示,今年與去年的評比項目含括十項,所有項目都要非常完整,感謝團隊多年來持續努力的結果。數位轉型是未來醫療勢必發展的方向,臺灣科技力強大,盼與團隊持續努力、同行致遠。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與 Facebook,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此評比是於 2019 年由 Newsweek 與國際調研機構 Statista 設立。今年評比主要依據「智慧醫院成熟度調查」、國際醫院評鑑聯合委員會(JCI)認證與獨立研究結果。
智慧醫院的十項評比指標涵蓋了健康資訊系統(HIS)、醫院電子功能、遠距醫療、人工智慧(AI)、虛擬教學、機器人使用、病人滿意度、員工滿意度、安全性,以及國際認證與獎項等面向。
此次公布排名涵蓋 30 國共 350 家醫院,前十名依序為美國(103 家)、德國(24 家)、英國(22 家)、法國(20 家)、義大利(18 家)、南韓(17 家)、西班牙(16 家)、臺灣(13 家)、加拿大(13 家)、瑞士(10 家)。
[ 推薦閱讀:數位健康新藍圖 衛福部長石崇良推動次世代智慧醫療 ]
臺灣 13 家上榜名單
- 臺中榮民總醫院(85 名)
- 高雄榮民總醫院(116 名)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120 名)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140 名)
-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189 名)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28 名)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262 名)
- 臺北榮民總醫院(272 名)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299 名)
- 三軍總醫院內湖總院(308 名)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328 名)
- 北醫雙和醫院(333 名)
-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339 名)
[ 推薦閱讀:智慧醫療產業的價值轉譯與下一步:從技術導入走向臨床決策支援的關鍵路徑 ]

臺中榮總自 2023 年以來,名次連年攀升,更連兩年登上百大。特別在機器人、AR/VR教學及資通訊方面,持續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改善醫院服務流程與效率,更致力於推動遠距醫療、遠距照護、精準醫療、預防醫療等項目,另外也跟鴻海合作護理機器人,降低護理工作負荷。
陳適安表示,感謝團隊多年來持續努力,中榮才有這樣的佳績。需要感謝的對象太多了,包括陽交大團隊、中研院、國科會、衛福部、數位部、經濟部,還有國內外 IT 廠商、驗證場域的同仁與病友們。他並表示,參與全球智慧醫院評比還有更長遠、更艱辛的路要走,盼大家一起努力,同行致遠。
臺中榮總醫院院長傅雲慶歸功於前任院長陳適安帶領。他表示,臺灣上榜醫院家數增加,這是一件好事,臺灣很多醫院做得不錯,各有特色,若臺灣醫院共同合作,就能讓世界看到臺灣。
林口長庚醫院因病人安全科技應用獲特別標註。長庚醫院體系執行長游進邦表示,院內將 AI 運用於病人安全已十分成熟,例如泌尿科病人裝置雙 J 導管後,常忘記回診取出,曾有人在體內放置一年多才發現。現透過由電腦系統監控,主動提醒醫療通知病人,就能避免延誤並保障病人安全。
臺北醫學大學附屬三家醫院首度參賽都入榜。北醫大校長吳麥斯表示,北醫體系結合生成式 AI,建置 TAIP-X 系統,成功串聯三家醫院資料庫,建構出符合北醫體系需求的資料架構與標準,能夠讓跨院資訊即時、無縫共享。北醫體系並將生成式 AI 深度導入臨床場域,結合 RAG 技術,簡化臨床流程並提升效率。
對於臺灣上榜數創新高,衛福部資訊處處長李建璋表示,這歸功於各院大力投資智慧醫療項目,尤其臺灣拿下亞洲第二,進步幅度最大,也是智慧醫院密度最高的國家。他強調,政府將持續打造完善的智慧醫療基礎建設,包括統一電子病歷格式、協助各院提升資安能力等。他相信以臺灣的能量,明年會有更多進步。
[ 推薦閱讀:醫療科技進化下的挑戰與抉擇:從資安防護到低功耗創新 ]
Newsweek 強調,智慧醫院的發展不僅提升院內效率與病人治療成果,也有助於疾病預防與生活品質改善,上榜醫院都是醫療產業創新的領導者,透過系統性改革,引領病人照護邁向未來。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