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攻擊手法日新月異的威脅環境,企業已逐漸意識到,僅依靠「招募即戰力」並不足以因應快速變化。取而代之的,是「與其搶才,不如育才」的觀念。建立穩定、內建式的防禦能量,企業才能在長期戰略中強化自身韌性,而導入系統性的培訓機制,正是落實這個觀念的關鍵。
文/徐念恩 Bowen Hsu(DEVCORE 共同創辦人暨資深副總)
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的《2024 Cybersecurity Workforce Report》,全球資安專業人員已達 710 萬人,但人才缺口仍高達 280 萬,其中亞太地區占比超過一半(56%)。這反映的不只是量能的不足,更是職能的落差。《Fortinet 2024 全球資安技能落差報告》進一步指出,近九成企業曾因技能不足而爆發資安事件,七成企業直言,資安風險的提升與團隊能力不足高度相關。《2025 台灣人才白皮書》同樣顯示,76% 的企業支持投入人才培訓,這些數據皆揭示出一個明確訊號:企業唯有「育才」,才能在長遠競爭中取得優勢。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 Facebook 與 IG,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然而,育才並非易事。在全球人力供需失衡、技能斷層顯著的背景下,企業往往面臨三大挑戰。第一,訓練規劃缺乏系統性,課程零散且缺少進階脈絡。第二,缺乏統一的技能評估標準,使選才與追蹤發展缺乏依據,訓練成果難以量化。第三,教育訓練與實務操作脫節。若課程設計缺乏駭客思維與藍隊防禦框架的結合,培訓難以真正培養能在事件發生時即刻應對的人才。
因此,導入系統性的資安實戰訓練,已成為企業補足斷層的必要途徑。由企業依職位與職能建立專屬訓練藍圖,從新進人員到資深專家皆有明確的成長階梯;課程內容則以實作為核心,讓學習者模擬真實攻擊場景,並將知識內化為行動力。若能進一步結合具國際公信力的實戰型證照(如 OffSec),更能建立可量化、可驗證的技能標準,精準落實選才與績效評估。
[ 推薦閱讀:可解釋性 AI(XAI)解構詐欺黑箱,賦能企業決策 ]
同時,當這些標準能銜接上企業內部制度,並結合攻防情境演練,不僅能放大訓練成果,更能全面提升團隊面對威脅的臨場應變能力。
在攻擊快速演化的今日,企業亟需一套穩定、可持續且具規模化的團隊戰力養成制度。同時,這並非資安單位的孤立任務,而是決策層應共同承擔的長期投資。以實戰為核心、結合國際標準的訓練體系,不僅能解決眼前的人才缺口,更能讓資安成為內建於企業運作的韌性底座。
資安比起單點防禦作戰,更關鍵的在於全員團隊的共同準備。打造特戰隊的第一步,正是選擇一套能持續育才的訓練框架,這將是企業迎戰未來風險的關鍵抉擇。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