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數據潛力 憑藉 AI 決策加速雙軸轉型 打造敏捷韌性供應鏈
面對難以預測的全球商業環境挑戰,企業亟需強化供應鏈韌性才能應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Blue Yonder 推出以 AI 和機器學習驅動的數位供應鏈解決方案,在全球市場已累積眾多成功案例,是企業實踐雙軸轉型的最佳選擇。
在疫情、地緣政治衝擊、極端氣候頻傳、原物料價格波動與消費需求劇烈轉變等多重衝擊下,原本穩定運作的供應鏈架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迫使全球供應鏈體系迎來劇烈變革。自行車產業龍頭巨大集團,為有效應對數位化轉型中複雜的數據整合與營運挑戰,特攜手 Blue Yonder 作為戰略合作夥伴。巨大集團尤其重視強化其供應鏈的敏捷性與韌性,以期能即時獲取關鍵資訊,便透過導入 Blue Yonder 數位供應鏈解決方案,賦能 IT 系統快速解構並回應業務需求,進而即時察覺環境變化並立即反應,擘劃全新商業價值。

面對供應鏈體系的難以預測性,如何積極掌握市場變化、消費者市場需求,攸關企業的營運韌性、財務穩定與 ESG 承諾的落實。隨著「供應鏈系統」重要性日增,一套能幫助企業即時感知風險、預測市場變化、自動重新規劃採購、物流與庫存策略,並優化營運成本與碳足跡的供應鏈系統,可望成為提升公司競爭力的堅實後盾。
在市面上眾多供應鏈解決方案中, Blue Yonder 獨具慧眼,專注以 AI 技術重構供應鏈管理核心。其深度融合 AI 與機器學習的數位供應鏈解決方案,已成為全球多家頂尖零售與製造企業的指定夥伴。此數位供應鏈方案可幫助零售商、製造商和物流服務提供商優化供應鏈結構,實現從計畫、執行到訂單交付與退貨的全鏈完美協作。該公司已連續多年在 Gartner 三大供應鏈相關領域:供應鏈計畫、倉儲管理、運輸管理等魔力象限評比中,位居領導者地位的肯定,2025 年亦持續獲得此殊榮。
Blue Yonder 亞太區解決方案副總裁蘇昱彰說,面對地緣政治或關稅變動等無法預知的突發事件,供應鏈最核心的需求是「敏捷性」,即快速回應挑戰的能力。為此,我們透過「感知供應鏈解決方案(Cognitive Supply Chain)」、「AI 能力」、「Blue Yonder 網路平台 (Blue Yonder Network)」等三大技術基石,全力協助企業提升供應鏈系統的敏捷性。 感知供應鏈解決方案是種能即時感知環境細微變化的先進系統,例如當千里外遠方的倉庫遇到暴風雨導致交通堵塞時,系統可在即時接收資訊後,迅速處理資料、重新計算並提供新的建議,產生從另一個倉庫出貨的指令,以確保貨物及時送達。此種前瞻性應變方案,正是企業應對未知挑戰的最佳利器。
全新推出五大 AI 代理 (AI Agent) 服務 實現自動化供應鏈最佳助手

為協助企業以更智慧、更彈性角度應對市場動態 ,Blue Yonder 可提供多元的供應鏈與商業解決方案,涵蓋供應鏈計畫與管理、訂單管理、退貨管理、零售業品類管理或物流管理等。該公司獲得眾多企業信賴的關鍵,在於 Blue Yonder 平台可整合從需求預測、供應計畫、倉庫管理到運輸優化、訂單履行和零售選品等全方位的解決方案,滿足企業營運的全方位需求。
以前面提到的 AI 能力為例,其核心訴求在於快速解決問題並精準處理資訊,如 Blue Yonder最新推出的「關稅代理(Tariff Agent)」,能因應關稅一日多變的情況,即時獲取最新情報,並運用 AI 重新計算供應鏈佈局。此外,Blue Yonder 透過收購 One Network 推出的Blue Yonder Network 平台,該平台已在全球對接超逾 15 萬家企業、2 萬家物流承運商。在此機制下,企業只要透過商業協議即可快速實現即時資料交換,簡化過去個別系統對接的複雜性,從容應對當前短鏈化趨勢,並獲取最即時的商業洞察。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Blue Yonder 台灣區總經理 Ben Lin 指出,Blue Yonder 觀察到企業面臨的供應鏈挑戰越趨複雜,特別是在市場波動劇烈的環境下,因此,供應鏈管理的敏捷性與即時反應能力已成為企業決勝的關鍵核心。為確保客戶能以更智慧、更彈性的方式從容應對當前難以預測的市場動態,2025 年 Blue Yonder 推出涵蓋庫存、物流、倉儲、供應網路與貨架營運等五款全新 AI 智慧代理服務,攜手企業以機器速度進行即時洞察、精準分析、快速決策與靈活行動,全面提升營運韌性與競爭優勢。相較於傳統供應鏈軟體,Blue Yonder 的 AI 智慧代理具備三大優勢。首先,它們能自主且持續地運作;其次,能夠在關聯的供應鏈領域間進行整體最佳化,而非僅針對單一流程進行片面優化;最後,它們可以動態地運用需求暴增、天氣異常或供應商延遲、市場波動等即時數據更新,重新規劃並迅速響應變化。
善用多元夥伴創新技術 打造獨步市場供應鏈系統
為滿足全球各地企業的營運需求, Blue Yonder 打造模組化、微服務化的平台架構,並採用 Microsoft Azure 作為核心基礎設施,確保平台享有絕佳擴充性與資安合規。如此一來, Blue Yonder 自然能為企業用戶提供隨取即用的SaaS服務,並能加速創新步伐,持續強化功能,助企業因應各種未知挑戰。
在數據層面, Blue Yonder 整合了 Snowflake 的 AI Data Cloud 與 RelationalAI 的邏輯推理引擎,以便能統一處理內部、外部資料,讓企業實現即時掌握關鍵資訊、快速進行判斷與決策依據。Snowflake AI Data Cloud 支援各種資料數據工作負載,有效打破資料孤島,實現彈性擴展、安全共享和高效分析的目的。RelationalAI 邏輯推理引擎則能賦予企業對資料進行複雜的推斷、分析和決策,助企業建構更智慧、基於推理的應用程式。
「Snowflake 優勢在於能快速處理大量資料並進行運算,這正是企業客戶所需要的技術優勢,也是 Blue Yonder 打造「感知型供應鏈」的關鍵,因為系統需要即時處理資料並快速重新計算,才能應對環境變化。」Blue Yonder 資深市場開發經理 Carol Yang 解釋:「我們將善用夥伴能力,持續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未來將持續深化與 Microsoft 和 Snowflake 等技術夥伴的合作,並加強 AI 生態系統的發展。這項戰略佈局不僅大幅提升我們在客戶開發時的說服力,更讓客戶確信,Blue Yonder 提供的不僅是單一產品,而是一個全面整合、AI 驅動的完整供應鏈解決方案生態系統,從而顯著強化我們的市場競爭優勢。」
ESG 與效率的協奏 併購 Pledge Earth Technologies
隨著 ESG 議題在全球日益受到關注,各國政府紛紛制定相關碳排放規範,如 2023 年 10 月 1 日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進入為期三年的過渡期,讓進口商熟悉申報程序,並收集相關數據,預定 2026 年 1 月 1 日正式推動。這代表未來產品生產過程若有碳排超標狀況,進口商將需支付高額碳稅。致力協助企業推動雙軸轉型的 Blue Yonder,看準 Pledge Earth Technologies 技術能夠收集並標準化各個物流環節(如航運、空運、陸運、海運)等碳排放資料,所以決定透過併購該公司方式,將碳排放數據深度整合至供應鏈決策考量中,幫助企業在利潤最大化與淨零碳排目標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Blue Yonder 製造業方案顧問 Fanny Lee 表示,企業的 ESG 目標與供應鏈效率並不衝突。我們推出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r 的核心目的,是讓企業能平衡利潤與碳排放目標,乃至於追蹤管理供應商與承運商,使整個供應鏈朝淨零目標邁進。Blue Yonder 希望透過量化數據來協助企業做出取捨,當企業藉此工具將碳排與廢棄物管理直接內嵌於作業流程,更能即時追蹤永續 KPI,進而在成本、服務與環境影響間取得平衡。
在 AI 驅動下,企業供應鏈從單點優化走向整體智慧,自「計劃與執行」升級為「感知與回應」。在全球吹起雙軸轉型的浪潮下,Blue Yonder 將持續投入創新科技研發,扮演企業實現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的最佳夥伴。
展望未來 供應鏈技術的新浪潮將是自動化、感知化與高度互聯
AI 的技術發展與應用在供應鏈領域漸趨發展成熟,隨著越來越複雜多變的商業環境,未來的發展重點將聚焦於代理式 AI(Agentic AI )的發展與感知型解決方案的供應鏈協作 (Orchestration)。
蘇昱彰表示,隨著生成式 AI 、代理式 AI 的發展,機器自主學習的流程將逐步實現,企業也正在探索更多元、複雜的用例。例如,過去需要具備專業技能與統計知識的人員,才能進行需求預測計畫。現在有了生成式 AI 、代理式 AI 的技術,人們只需透過自然語言的方式,下達指令「你能幫我產生一個新版的需求預測嗎?要考慮未來兩三週會有產品缺貨的情況」, AI 代理就能產生新的預測,並將供應狀況納入考量,甚至可以更進一步的與倉儲、運輸實際狀況連動,達到真正的計畫與執行完美結合。
[ 推薦文章:生成式 AI 為台灣產業帶來流程再造 ]
Blue Yonder 將繼續擴展 AI 代理的生態系統、強化與技術合作夥伴的整合,朝更先進的自主學習供應鏈技術前進。Blue Yonder 認為,企業接下來將面臨的關鍵課題是:如何善用自主學習型供應鏈,與組織變革、數據策略有效整合,以充分釋放 AI 的潛力,驅動供應鏈的智慧化與韌性提升。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