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監控與門禁管理並行
本身為鴻海子公司的雲智匯,將自行研發且應用在鴻海各地廠房的 Heimdall 臉部辨識溫測門禁機進行推廣,且由瀚錸科技獨家代理。
採訪/施鑫澤‧文/林品賓
疫情期間,面對仍必須進入工作場所工作者,身分辨識與測量體溫兩件事情就成為門禁的重要考驗與關鍵。尤其,在大型工作場所中,利用傳統辨識與人工測量體溫將無法應付大規模人潮進入的情況下,整合身分辨識與體溫量測就成為當前的主流趨勢。鴻海集團旗下子公司雲智匯 (Maxnerva) 所開發的 Heimdall 臉部辨識溫測門禁機,就進一步結合臉部辨識系統、刷卡門禁考勤、體溫即時檢測等功能,以及雲端整合式的管理系統,使得企業門禁管制變得更智慧與簡便。
滿足鴻海廠區疫情況管與門禁作業
雲智匯事業發展部專案總監李柏嶢表示,針對臉部辨識與溫測門禁的開發,原本是針對母集團鴻海集團的應用所設計。鴻海集團在全球各地的生產基地規模龐大,其中的員工人數也眾多。因此,如果依賴傳統的門禁設備與體溫測量機制,將無法滿足每天龐大的上工人潮。雲智匯因此進行自主研發的工作,以滿足集團的需求。
[ 2022年度CIO大調查報告下載 ]
獨家代理到 Heimdall 臉辨溫測門禁機的瀚錸科技總經理許勝雄表示,因為公司目前有2,000個經銷商跟通路商,而且專注於 IoT 及雲端的基礎設備與資安解決方案,因此代理到雲智匯的產品。
可大幅簡化考勤彙整作業

李柏嶢表示,新款門禁機結合臉部生物辨識功能、體溫量測、刷卡感應與門禁系統連動等相關功能,成為門禁與考勤最佳的解決方案。在公司設置該套系統之後,員工要進入公司或廠區之際,藉由在系統前方的攝影機拍攝之後,即可以透過已建檔的臉部辨識系統進行識別,並再透過後端的中央管理平台處理,便可完成員工的考勤工作,速度較過往設備來得快速且方便。
此外,在進行臉部辨識之際,為了防疫的考量,也可同時偵測來者的體溫,甚至語音進行提醒必須配戴口罩,以達到防疫控管的目的。而如果來者是企業的新進同仁,人事單位也可透過簡單的條碼來進行資料的快速增補,減少新進人員進行增加資料的程序,降低人事單位的工作負擔。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除了單一廠區的應用之外,各地不同廠區的門禁與安全應用則更是 Heimdall 臉辨溫測門禁機的強項。因為在過去,各廠區的門禁與考勤管理都僅能在區網,或是私有雲之內,無法放上公有雲。這就造成每每有資料進行匯整,就要把各地的門禁與考勤資料取出,然後進一步的整合比對才能有最後的結果,這些都必須花費大量的人力與時間。如今,
藉由此門禁機所擷取到的每位員工進出資料,透過中央管理平台送上公有雲之後,各地廠區的資料都能匯集統整,最後提出完整的報告,如此以減少統整資料時的時間與人力成本,並且還降低錯誤,提高作業效率。李柏嶢透露,單單導入後解決員工盜刷出勤的狀況,便立即為公司省下大筆金額。
大型會議活動應用 簡化報到與提升來賓禮遇
李柏嶢表示,Heimdall 臉辨溫測門禁機的應用相當廣泛,以製造業大廠區的應用來說,為了安全作業起見,當企業在各處設立門禁以管制人員出入之際,透過門禁機就能方便不同職等或職位員工,甚至是場外客戶或來賓可以在廠區內進行出入的控管機制。也就是說,在廠區內多點設置門禁機之後,哪些員工允許進出敏感地區,或是來賓 (或客戶) 在經過大門的辨識擷取資料後,便也能在廠區內允許的活動範圍進行活動,且可以進一步掌握行動軌跡,這是許多廠商目前在安全規範下所極需建立的系統。而相關設備也考量到出入口光線的明暗問題,可藉由 LED 燈的自動補光,使臉部辨識結果更加清晰。甚至,也能藉由拍攝陌生來者的影像,建構成為企業安全監控機制的一環。
而除了在企業廠區內的應用之外,針對大型會議活動的人員控管,臉部辨識溫測門禁機也能發揮其功用。首先,除了確認來賓的報到狀況,並且在報到的同時即可進行身分資料處理之外,還能進一步地進行來賓的資料建檔工作。這樣的做法,可以使得企業在未來同樣進行相關活動之後,快速的確認來賓的身分與狀況。使得來賓有更為簡便的報到流程,獲得更佳的禮遇,這也成為該設備延伸性的重要應用之一。
個資安全控管 未來進一步結合物聯網應用
李柏嶢強調,雖然基於安全,企業內的臉部辨識有其重要性。但是,針對某些特定對象,包括企業高層,重要客戶、廠商等人員要刻意進行臉部辨識建檔並不容易,而藉由相片來進行建檔又有其風險性,並且可能有資安疑慮的情況下,臉部辨識溫測門禁機也是個很好應用的解決方案。
藉由在進行體溫偵測同時擷取臉部辨識影像,然後進一步告知受擷取臉部影像者是否同意藉此影像來進行建檔,如此以達到門禁安全,還有個資管理的雙重目的。
而針對未來的發展,李柏嶢進一步解釋,臉部辨識溫測門禁機除了對人員的控管掌握之外,未來對於企業進行智慧工廠的營運也將提供幫助。尤其,在當前各廠商紛紛強調智慧工廠的作業環境下,除了透過對人的偵測監控之外,未來也將導入物聯網對環境的偵測,提供企業最佳的工廠營運模式。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