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CIO論壇 台北場
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通常面臨資料整合不易、難以分析等挑戰。帆軟一體化數據平臺不僅可串接各式資料來源,也能進行資料分析、清洗等工作,結合技術團隊的顧問服務,可助企業構建完整的數據治理與應用能力。
文/林裕洋
目前企業經營流程涵蓋管理循環、業務循環、數據循環等環節,然卻泰半面臨各部門系統分散,缺乏統一指標與資料口徑,導致即便已有相當齊全的資料,也陷入難以彙整為有用資訊的困境。尤其員工與管理層對同一資料的見解不同時,勢必會出現溝通斷層,專案難以達成預期效益的困境。由於數位轉型本質是釋放資料價值,帆軟透過一體化數據平臺結合累積多時的技術能量與經驗,協助企業構建完整的數據治理與應用能力。
臺灣帆軟總經理王人賢指出,帆軟一體化數據平臺最大特色,在於可整合數據資產、建構可視化戰情體系等資料來源,進而為企業創造三大效益。首先是能串接企業內外各式資料來源,如ERP、MES、Excel、API等,解決資料來源分散、不易整合與分析的問題。其次是數據中臺與數據倉儲建置,能執行數據採集、清洗、治理與整合等工作,進而確保資料格式統一。第三點則是採用「1+18+N」的金字塔式分析架構,涵蓋公司總覽、部門關鍵指標、延伸到明細報表等,無論營運團隊或第一線同仁都能進行精準管理與決策。
助企業克服瓶頸 成功案例持續增加
帆軟一體化數據平臺問世至今,已順利協助超過四百家台灣企業實現轉型願景。以知名製造業為例,產銷流程面臨需求算不準,生產計劃、採購訂單頻繁變更、倉儲被動收料、存貨成本高等挑戰。在臺灣帆軟協助下,該公司運用一體化數據平臺打造供應鏈控制塔,順利整合生產、銷售、庫存等系統資料,達成訂單如期交付、成本獲得妥善控制、客戶滿意度提升等目標。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 Facebook 與 IG,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王人賢指出,臺灣帆軟也協助知名集團企業建立涵蓋「財務管理、經營分析、專題分析、報表報告、共享服務」等五大模組的財務數據服務整體框架,讓各級單位依角色與目標配置儀表板。在享有追蹤利潤總額、資產收益率、研發投入等關鍵指標之外,也能進行全方面的效益分析,涵蓋淨利潤回溯至營業收入、成本、稅負等源頭,找出獲利的因果關係。
在提供一體化數據平臺之外,臺灣帆軟也同步協助企業重新思考數據架構與應用文化,期盼透過資料整合、管理決策支援、人才培育與AI應用,助客戶打破資訊孤島,實現數據的價值最大化。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