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 CIO 論壇 高雄場
隨著 AI 與雲端技術快速演進,臺灣製造業正邁入「在地雲」新時代。銓鍇國際國際一向自居為「雲端數位長」角色,整合架構、算力與資安,助力企業善用在地資源,加速 AI 導入與資料應用,強化營運韌性,落實數位/綠色雙軸轉型目標。
文/明雲青
在智慧製造轉型浪潮中,企業營運韌性日益重要。面對技術失效、天然災害與外部攻擊等風險,尤其是日益猖獗的勒索軟體,企業不能僅依賴雲端服務商。許多企業誤以為上雲後,所有資安責任皆由服務商承擔,事實上以 AWS 為例,其採行「責任共擔模型」,使用者仍需負責維護自己的作業系統、應用程式、資料與資安。
銓鍇國際國際雲端顧問鍾文哲指出,企業在規劃資料備份與備援策略時,應明確定義「復原時間目標」(RTO)與「復原點目標」(RPO),並依據系統的重要性(Tier 1–4)規劃分級防護策略,從基本的備份還原,到高階的多站點同步運作,建構穩固的韌性架構。
今年(2025)六月,AWS 亞太(台北區域) 正式在臺北推出區域(Region),代號為 AP-East-2。這意謂著資料可在台灣境內落地,有效解決過往有關資料出境、傳輸延遲性及合規性種種疑慮。AWS 臺北區域包含三個獨立的可用區域(Availability Zone;AZ),提供 HA 高可用性與冗餘設計,即使單一 AZ 發生異常狀況,照樣能確保服務不中斷持續運行。
此舉對於金融業、政府機關乃至製造業而言尤具意義,係因此在地機房能顯著降低延遲至約 5 毫秒,加速 AI 與 IoT 應用的部署並提升營運效率。總之對於嚴格要求數據主權與低延遲的本土產業來說,「在地雲」將成為數位化關鍵推手,開啟轉型新篇章。而 AWS 也提供超過 140 項合規認證,進一步保障企業資料安全與隱私。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 Facebook 與 IG,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針對資料保護,AWS 推崇業界標準 3-2-1 備份原則,意即保留三份資料,分別儲存於兩種媒介,且至少一份存放於異地,雲端是理想的異地備份點。Amazon S3 物件儲存服務可自動將資料分散儲存於三個AZ,確保高可用性與耐用性。另為防範勒索攻擊,AWS 提供 Elastic Disaster Recovery(DRS),憑藉環境隔離、不可變快照與時間點還原等技術,可在數分鐘內復原關鍵系統,有效降低停機風險與復原成本,可望成為企業保障營運連續性的關鍵武器。
銓鍇國際國際作為 AWS 資深合作夥伴,擁有逾百張 AWS 專業證照,服務逾千家客戶,提供涵蓋雲端遷移、備援設計、AI 算力租賃與全天候維運等一站式服務,協助企業順利上雲,打造具韌性的營運架構,全面推進數位轉型。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