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宜芬
AI 發展日新月異,成為各院留住醫護人手的利器。工研院 21 日宣布攜手亞東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與奇美醫院,啟動臺灣首個以臨床語料與 AI 模型訓練為核心的「MedBobi 2.0 共創平台」,導入多模態生成式 AI 與華語語音辨識技術,具備智慧決策能力,協助醫護人員從行政支援邁向臨床判斷,不僅將作業時間從 30 分鐘縮短至 3 分鐘,並有助於降低醫護人員離職率約 50% 至 70%。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與 Facebook,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開放全臺醫療院所及長照機構使用平台
工研院副總暨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表示,根據調研機構 Research Nester 報告指出,2024 年全球醫療保健人工智慧市場規模約為 497.1 億美元,預計年複合成長率將超過 45.3%,到 2037 年將超過 6.4 兆美元。
為協助醫療產業導入 AI,工研院 2024 年研發推出「MedBobi 醫護聲易通」,已成功導入臨床醫院。今年升級推出「MedBobi 2.0」,以開放式平台整合 4 家智慧醫療機構的臨床語音資料,建構更貼近現場需求的智慧醫護助理系統。該系統準確度達九成,有效減輕醫護人員文書與行政負擔,更能協助提供精準決策,提升照護品質。平台將開放全臺臨床醫療院所及長照機構使用。
「MedBobi 2.0 整合平台」以實際臨床需求為核心,導入工研院 A I技術,並結合四家臨床醫院提供的高品質語音資料,涵蓋醫療術語、語調語氣與臨床情境,藉此有效提升AI對醫護語言的理解與回應能力。「MedBobi 2.0」可整合語音辨識、感知推理與即時回應等功能,協助醫護人員快速做出精準判斷,減輕文書與溝通負擔,進一步最佳化工作流程,提升整體照護品質。
[ 推薦閱讀:【專訪】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 ]
四大醫療體系 以 AI 減輕門急住診負擔
亞東紀念醫院院長邱冠明表示,醫護現場的行政紀錄工作龐雜,醫護人員在交班後經常需要補寫紀錄。若能應用 AI 語音轉文字(speak-to-text)輔助作業,可大幅減少工作負擔、提升照護現場的醫療品質,實現「減勞、除錯、加值、成效」的目標,提升病患照護品質。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院長蔡明哲指出,醫護人員臨床工作痛點包括門診的問診與病歷撰寫、急診護理師交班報告書寫,還有住院病理資料的檢索和紀錄,負擔繁重的行政流程和文書作業。藉由臨床語音與語意資料整合,有助於提升醫療決策效率,未來盼加速導入臨床流程,打造更即時、準確的智慧照護模式。
高雄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金順表示,推動 AI 走入臨床服務、成為醫療人員的智慧助手,是高榮提升醫療服務與革新的目標。很期待與工研院合作,透過 MedBobi 2.0 平台打造更智慧優質的醫療場域,為病患提供更溫暖體貼的照護服務。
奇美醫院專案副院長陳綉琴表示,作為雲嘉南最大醫療體系,奇美醫院致力推動智慧醫療實踐,榮幸參與「MedBobi 2.0整合平台」合作,透過智慧醫護助理系統的臨床應用,大幅減輕醫護負擔,也提升病人照護品質,展現 AI 落地臨床的實際效益,開啟智慧醫療新里程碑。
[ 推薦閱讀:【專訪】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李偉強 ]
工研院表示,希望透過跨院共享臨床語料與持續最佳化模型,推動智慧醫療技術從單點驗證走向規模應用,打造可複製、可擴散的創新服務模式,建構更完整先進且具有擴張性的智慧醫護生態系,加速臺灣智慧醫療產業系統化發展,並協助臺廠放眼國際市場。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