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鴻以金融機復刻過去專屬機營運機制,因其簡易安裝與檢修特性,已在其現有金融客戶間發酵且接受。
文/鄭宜芬
金融業面對資安、合規與營運成本等面向的多重挑戰,普鴻資訊於成立 25 週年之際,正式發表新一代國造「金融機」,結合運算、儲存、資安與合規模組,強調「資安國造」、「進口替代」與「由虛返實」三大策略,以因應金融業在系統韌性與自主可控需求的關鍵趨勢。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與 Facebook,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新一代金融機是普鴻在原融合機架構基礎上的進一步整合,包含運算主機、中介軟體、硬體加解密、SUIP、弱點掃描與備援機制,並強化整機在資安組態與合規管理的能力。產品出廠即內建弱點掃描與金融組態基準(FCB)等功能,並提供全生命週期的資安服務。
據統計,目前普鴻已累積 600 台融合機的市場實績,預估今年金融機出貨可達 200 台。
在作業系統與框架層,普鴻同步推出新版 Harden OS 與 ProFEP v7 框架,支援 Java、.NET 與 PostgreSQL,提升安全模組的自主維運能力。
未來所有普鴻與子公司捷智商訊的產品,包括金融法遵報表平台、API 報送模組、資安防詐中台與資料保護平台等,也將統一以金融機為共通部署平台,有助於降低維運複雜度與人力成本。
普鴻指出,隨著國際大廠軟硬體授權成本攀升與支援生命週期縮短,自主技術發展與國產替代已成金融業 IT 策略的重要考量。新一代金融機的設計目標之一,便是提供具備自主維運能力的整合性平台,協助企業在嚴格合規要求下,平衡資安、預算與營運彈性。
普鴻與捷智預期,金融機可為金融機構帶來五項主要效益:強化資安合規、簡化升級維護、降低運營成本、預算可控性提升與系統穩定性增強。普鴻也將持續拓展應用範圍,朝向政府機關與醫療等其他關鍵基礎設施領域推進,延伸資安國造的實踐場景。
PQC 遷移作業已經準備就緒
為因應量子運算帶來的潛在破密風險,普鴻也積極投入後量子密碼技術(Post-Quantum Cryptography)研發。董事長林群國表示,普鴻目前已完成符合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所公布標準的兩種演算法開發,分別對應 FIPS 203(通用加密)與 FIPS 204(數位簽章),預計於未來一至兩年內導入應用產品,作為長期資安戰略的一環。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