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施鑫澤 文/鄭宜芬
愛立信 15 日發布最新一期《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指出全球固定無線接入(Fixed Wireless Access, FWA)連接數將從 2024 年的 1.6 億成長至 2030 年的 3.5 億戶,目前已有約八成全球電信商提供 FWA 服務,其中超過半數(57%)已導入 5G 技術。台灣愛立信總經理周大企指出,隨著 FWA 用戶快速增加,將進一步帶動用戶端設備(CPE)需求,對台灣廠商而言具有市場潛力。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與 Facebook,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觀察全球市場發展,FWA 在北美地區成長尤其明顯。由於當地光纖建設成本高且覆蓋有限,T-Mobile、Verizon 與 AT&T 等電信商多以 FWA 作為替代方案。相比之下,台灣因光纖網路普及率高、市場趨於飽和、頻譜資源有限以及地理環境複雜等因素,FWA 市場發展相對保守。不過,若未來頻譜資源釋出或 FWA 技術(如5G-Advanced)日益成熟,市場潛力仍值得電信業者重新評估。
報告指出,全球行動網路流量仍以年增約 20% 的速度成長,預期五年內可望翻倍。在此趨勢下,FWA 持續受到全球電信商關注,尤其是在 5G 能力增強的背景下,越來越多業者開始推出基於速度的 FWA 資費方案,以吸引不同需求的用戶。
全球 5G 用戶達 24 億 上行鏈路效能為 AI 應用關鍵
報告進一步分析,至 2025 年第一季,全球 5G 用戶數將突破 24 億,年底將達 29 億,預計 2030 年底將超過 63 億,占全球行動用戶總數約三分之一。2024 至 2030 年間,行動數據流量預計增長超過 2.3 倍,其中 5G 數據流量占比將從目前的 35% 提升至 2030 年的 80% 以上。
這波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兩個方向:其一為增強實境(AR)眼鏡等新型態終端裝置的興起;其二為可擴展的多模態生成式 AI 應用。報告指出,生成式 AI 正快速成為智慧型手機的核心賣點,隨著裝置端與網路端共同負責運算任務,網路上行效能與低延遲成為關鍵。目前 AI 應用中,上行流量比例達 26%,遠高於一般行動應用(10%),顯示 AI 代理與語音影像處理將進一步推升上行鏈路的重要性。
差異化連接提升AI體驗 推動新商業模式
台灣愛立信總經理周大企表示,2030 年包含台灣在內的東北亞地區,5G 滲透率可望達 85%。隨著 AI 代理與對話式應用普及,5G 獨立組網(Standalone, SA)與 RedCap 等輕量化技術的發展,將使差異化連接模式逐步取代傳統「盡力而為」(best effort)模式,成為保障用戶體驗的核心關鍵。
基於速度的 FWA 資費方案逐漸普及
目前全球提供 FWA 服務的電信商中,已有過半(51%)採用基於速度的資費模式,較前一年成長 11 個百分點,顯示市場已逐步接受「依速度計費」的定價邏輯。此舉有助於電信商拓展收入來源,特別是在光纖部署受限的地區,FWA 能以更靈活方式提供家戶寬頻接取服務。
台灣愛立信技術長姚旦補充,5G FWA 可有效利用既有行動網路基礎設施,在難以鋪設傳統有線網路的區域扮演重要角色,有助於縮短數位落差、促進數位普及。在台灣市場,隨著 5G 覆蓋率持續提升,FWA 有望作為家庭寬頻的補充選項,進一步釋放 5G 價值。
5G 獨立組網提升使用者體驗 開拓新商機
報告也提及,隨著全球 5G 獨立組網用戶數預計在 2030 年達 37 億,領先電信商正透過網路切片等技術,打造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的差異化連接服務,涵蓋直播、影片製作、POS 系統、虛擬私人網路(VPN)、企業辦公等應用場景。台灣部分電信業者也已開始測試相關服務,預計未來一至兩年將推出商用 5G SA 方案。
儘管市場面臨挑戰 GAI 裝置仍推動產業發展
雖然智慧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預估持平,但生成式 AI 仍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在 AI 驅動的 AR 裝置與語音互動應用方面。報告指出,CPE 設備策略也趨於多樣化,越來越多業者提供室外型或自安裝型裝置,配合速度差異化資費方案,提升用戶選擇彈性與部署效率。
未來,5G FWA 與光纖預計將成為帶動全球寬頻成長的兩大主軸,其中 FWA 占新增寬頻連線的比重預估超過 35%。在全球多數地區,5G 網路能力將不僅支撐日常通訊需求,也成為 AI 應用普及與發展的重要基礎。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