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瑞雄(資訊系教授、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

生成式 AI 技術快速進展,不僅在程式設計、文案撰寫與法律分析等專業領域中嶄露頭角,更開始挑戰人們原以為「最難被取代」的工作,那就是企業的執行長(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AI 在策略擬定、資源配置、產品設計等關鍵決策上,表現可能不輸人類,甚至在某些方面「優於」CEO。這不禁引發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 「AI 是否將取代 CEO?」
根據一篇《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實驗報告,研究人員讓 344 位人類參與者(包括學生與資深銀行高階主管)與 OpenAI 的 GPT-4o,在模擬美國汽車產業的「CEO 模擬遊戲」中進行較量。AI 不僅在多數關鍵績效指標(KPI)上勝出,還能設計高效產品、精準回應市場訊號,甚至在獲利與市佔率方面領先人類玩家。這項結果顯示,在數據充分且邏輯明確的環境中,AI 確實能展現卓越的策略判斷能力。
但當模擬中出現黑天鵝事件時,GPT-4o 顯得束手無策。相較之下,表現最好的學生選擇保守靈活策略,反而避免了 AI 與企業高層犯下的過度擴張與自信的錯誤。這凸顯 AI 雖善於在既有規則下優化,但對不可預測性與人類直覺的掌握,仍有重大缺口。除了技術上的優劣,擔任 CEO 並非單純的數據遊戲。即便 AI 能完成 CEO 的任務,它仍缺乏人類領導的兩項關鍵素養 ─ 「同理心」與「遠見」。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 Facebook 與 IG,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領導者的話語與行為會對員工與社會大眾產生深遠影響,當某些 CEO 公開炫耀裁員與 AI 取代效率時,所引發的不是佩服,而是反感。AI 缺乏情感與倫理感,無法感知言行對人心的衝擊,這正是為什麼我們仍需要「有血有肉的領導者」來平衡組織與社會間的張力。
真正的好 CEO 具有「預見未來的能力」,在 AI 持續進化的今天,能預判技術走向並善用其潛力的 CEO,將比試圖否定或抗拒 AI 者更具競爭力。AI 本身不會設下願景,也不會對價值觀作出選擇,它能提供輔助,卻無法主導未來的意義方向。
當代企業若要充分釋放 AI 的潛力,重點不在於讓它取代人類領導者,而是在於如何與之協同合作,發揮互補優勢。CEO 應積極擘劃 AI 融入企業運作的藍圖,首先從自身做起,提升對 AI 技術的理解,並推動整個高階管理團隊建立共同語言與認知,以便在組織中形成一致方向。
這樣的願景必須立基於具體問題的解決,而非盲目追逐技術熱潮。領導者應思考如何將 AI 應用於實際痛點,例如改善客戶體驗、加速產品創新或重新定義服務流程,並在導入過程中兼顧倫理、透明與社會責任。此外,AI 不僅是一項工具,更是一場文化上的變革。企業若希望善用 AI,就必須培育一種開放心態與持續學習的文化,讓員工不再懼怕取代,而是主動學習如何與 AI 共事、共同成長。
AI 無法理解企業價值、文化與社會責任,但它能處理海量數據、模擬未來情境,成為人類決策的基石。CEO 未來的角色,將從「萬事親為的統帥」轉型為「人機協作的指揮官」。
諷刺的是,在模擬中表現最差的還包括一些高階主管。他們與 AI 一樣過於追求短期利益,反而輸給了具有長期眼光與彈性策略的學生。這說明,真正應該被質疑的,不是 AI 是否勝任 CEO,而是我們是否高估了人類領導者的理性與謹慎。
未來的企業領導將是「混合領導模式(hybrid leadership)」,AI 處理複雜邏輯、人類保有價值判斷,願景與倫理,仍需由人類來掌舵。「未來真正的風險,不是 AI 來取代 CEO,而是 CEO 還以為未來一定由他們單獨掌握。」
除了對 CEO 職位帶來深遠衝擊,AI 對其他高階主管如 CFO(財務長)、CIO(資訊長)、CHRO(人資長)等同樣正產生結構性的改變。對 CFO 而言,AI 的即時數據分析能力讓財務預測更為精準,風險管理更加靈活,並逐步取代傳統繁瑣的報表編制作業,使 CFO 得以從「財務管帳者」轉型為「策略導向的數據領航者」。對 CIO 來說,AI 則是資訊部門由後勤支持轉為業務推動核心的關鍵轉折點。CIO 若無法主導 AI 的導入與治理,很可能被視為組織數位轉型的絆腳石,而非推手。
在人資領域,CHRO 正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AI 能篩選履歷、預測離職風險與規劃訓練資源,提升決策的科學性與效率;另方面,也挑戰著人資職能的核心價值,人性理解與組織文化塑造。CHRO 不僅要懂 AI,更要成為科技與人之間的橋樑,引導企業建立「數位人文並重」的工作文化。
總體來看,AI 正在重新定義每一個 C-suite 角色的核心職責與價值貢獻模式。未來的企業不只是要有懂 AI 的技術團隊,而是要有一整個會與 AI 協作、能善用 AI 創造價值的領導團隊。這樣的轉變,對企業既是挑戰,更是成為智慧組織的契機。
AI 是否能取代 CEO?理性上,某些功能是可以,甚至應該被 AI 接管;但價值上,CEO 的存在絕非僅為了追求報表的數字。AI 的發展應促使 CEO 重新思考自我角色,不再是資訊的控制者,而是意義的塑造者;不再是操作的領導者,而是道德與文化的指引者。未來最佳 CEO,不是最會抗拒 AI 的那位,也不是最早把一切交給 AI 的人,而是最懂得如何與 AI 合作,發揮人機合一綜效的領導者。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