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已進入 AI 驅動的全新時代,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出擊。
編譯/Nica
CSO Online 在「資安使用 AI 的六種新方向」指出的觀點,已體現在新一代的資安架構中。本文將簡述 CISO 如何運用這些技術,建立「韌性(Resilient)」與「自主適應」兼備的資安防線,實現從反應到預防的戰略轉型。
◾ 預測性防禦與智慧分析
預測性 AI 的導入標誌著資安防線的一次根本性轉變,使企業從「反應與修復」過渡到「預測與主動修補」,在攻擊發生前預測潛在威脅、主動修補漏洞並縮短應變時間。透過即時偵測異常、去除重複警報與產出風險分級摘要,利用 AI 快速分析非結構化資料與行為模式,提前辨識新興攻擊。自動化調查將原需一小時的作業壓縮至數分鐘,大幅提升反應速度與準確性。要將這種感知轉化為可操作的防禦,AI 分析師助理會是關鍵。它能整合警報分類、資料關聯與報告產出,重塑 SOC 營運流程,提升人力效率與合規性。
印尼消費者洞察平台 Populix 即為處理非結構化資料的成功案例,套用在資安上可協助分析師聚焦威脅驗證與策略判斷。在人力配置時,除了將重複性任務交給 AI,更應設置技術防護,在關鍵防禦上,務必保留人為干預與審核機制,確保 AI 行動具備透明性與可控性。
◾ 微偏差偵測與自動化回應
UEBA(使用者與實體行為分析)建立行為基線,無聲偵測微小異常,特別適用於零信任架構下的內部威脅與帳號盜用偵測。透過風險分數累積機制,UEBA 可捕捉橫向移動等持續異常行為,並有效降低警報雜訊。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 Facebook 與 linkedIn,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英國 Bernicia Homes 部署的 OpenText Core Behavioral Signals 即為成功案例,顯示 UEBA 在提升威脅搜捕效率上的實用性。當異常行為被精準識別後,下一步便是利用 SOAR(資安協作自動化應變)實現快速且有效地回應威脅的目標。它結合自主決策與超自動化,能在秒級時間內完成事件分類、通報與處置。以 Rapid7 InsightIDR 為例,其 AI 模型經過數萬億筆警報資料訓練,自動判定警報性質可達到 99.93% 的準確度。
◾ 從模擬攻擊到誘敵反制
生成式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已重塑當代資安戰場,其獨特「對抗訓練」機制,在防禦端成為強化模型的關鍵,同時在攻擊端則被用於製造高擬真度的欺騙。理解這項技術的雙面性,對於制定前瞻性的資安策略相當重要。
模擬攻擊:強化防禦模型訓練品質
資料稀缺與類別不平衡(例如惡意樣本數量遠少於正常樣本)是訓練 AI 偵測模型的瓶頸。由「生成器」和「判別器」相互對抗訓練而成的 GAN 正是解決方案。透過這種機制,GAN 能夠產出大量擬真的惡意樣本,有效補足資料缺口,大幅提升模型對罕見攻擊如零日攻擊或長尾威脅的辨識能力。這些模擬攻擊技術具備多重防禦價值,可用於壓力測試防禦系統、模擬真實攻擊流程,驗證系統在極端情境下的反應。再者,將產生的惡意樣本納入訓練資料,進行所謂的對抗性訓練,可極大化模型對變形攻擊的抵抗力。最後,還能評估分類器在面對微小變異,例如惡意軟體 API 呼叫順序或程式碼混淆等,是否仍能做出正確判斷。而當研究人員面對如 TrickDroid 這類惡意軟體僅需微調特徵即可規避偵測的挑戰時,透過 GAN 強化訓練的模型,能夠將誤判率從接近百分之百大幅降低至 0.5%。
偽裝攻擊:深偽技術與社交工程結合
然而,GAN 的生成能力也被反向利用,用以製造更具欺騙性的攻擊內容。這類攻擊將深偽技術(Deepfake)與社交工程結合,能夠以極高擬真度模擬人聲、人臉或書信風格,誘使受害者誤信其真實性,從而繞過技術防線,直接利用人性弱點。常見手法包括利用高階主管聲音樣本,透過 GAN 生成語音內容,進行語音詐騙,誘導財務人員緊急轉帳,或者自動生成風格高度一致的偽造信件,提高釣魚郵件的開信率與點擊率。這類攻擊的核心危險在於具備「高擬真、低成本、難追蹤」的特性,使傳統的資安訓練與防禦機制難以應對。
主動式欺敵:打造虛假環境反制攻擊者
企業的主動式欺敵(Active Deception)策略是一種「反向滲透」思維,透過部署虛假資產,例如誘餌伺服器、假帳號或假資料庫,引誘攻擊者進入一個可控的隔離環境。過程中,GAN 扮演雙重角色:一方面,產生逼真的假帳號、假檔案與假網路流量,讓攻擊者誤以為已成功滲透真實系統;另一方面,AI 模型模擬使用者操作、系統回應與資料存取行為,延長攻擊者停留時間,誘導他們暴露完整的 TTPs(戰術、技術與程序)。
主動式生成欺敵技術價值主要體現三個層面。其一,部署虛假資產與誘餌行為,主動參與威脅對抗,消耗攻擊者資源。其二,誘餌互動產生高精確警報與 TTPs 情報,協助預測攻擊向量並加速回應。其三,產生高品質惡意樣本,解決資料不平衡問題,強化 IDS 模型訓練並提升稀有攻擊偵測準確度。
[ 推薦閱讀:優化人力與組織的 AI 轉型,7 大案例一次看明 ]
然而,要建立這類欺敵環境並非易事,需仰賴穩固的雲端架構、高效能 GPU 與跨領域技術團隊,還要克服 GAN 訓練中的不穩定性與資料品質挑戰。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的導入必須建立在嚴謹的資料治理與倫理審查機制之上,從資料合法性、匿名性到使用邊界與濫用防控,皆需納入設計考量,並遵循如 GDPR 與台灣個資法等全球資料保護規範,確保 AI 防禦架構具備可審核、可信任與可控性。在技術、治理與倫理三者兼備的前提下,生成式 AI 才能真正成為資安韌性與主動防禦的關鍵引擎。
◾ 穩健邁向智慧資安
Wipro 全球 CIO Kenny Kesar 表示,「沒有正確流程編排的 AI 是一個非常昂貴的實驗。」AI 驅動的資安技術正邁向模組化協作與情報驅動的新階段。CISO 必須將 AI 治理與資料基礎設施視為首要任務。建議依三階段循序部署:
1.「基礎收益階段」優先導入可即時提升 SOC 營運效率的 SOAR 自動化回應與 AI 分析師助理,解決警報疲勞與人力瓶頸,並建立嚴謹的人機協作框架;
2.「縱深防禦階段」接續部署 UEBA 與預測性 AI,強化零信任架構下的行為驗證與未知威脅偵測;
3. 最後,「戰略超前階段」將 GAN 與主動式生成欺敵視為高價值戰略投資,雖伴隨技術、治理與倫理挑戰,但能顯著提升防禦韌性與情報品質。企業應在評估風險與投資回報率的基礎上,優先完成資料湖或統一資料平台建構,確保 AI 模型能取得高品質資料數據,同時將 AI 治理視為首要任務,始能穩健邁入資安智慧化全面整合。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