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宜芬
為了培育跨越臨床與科技的關鍵人才,衛生福利部資訊處推動國內首個專為醫療數位轉型設計的線上教育平台—「臺灣智慧醫療學校」,聚焦醫療資訊安全、醫療大數據、醫療AI與醫療資訊等四大核心領域規劃正式課程架構,目標在於系統性培養醫療資訊長(CMIO)及其相關專業體系所需的跨領域能力,預計 2025 年 11 月 19 日正式上線。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與 Facebook,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在資訊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工智慧(AI)正重新定義醫療服務模式。如同汽車產業已進入「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未來的醫院服務亦將由軟體主導,但醫師與工程師之間因專業知識差異存在巨大鴻溝,導致許多數位轉型計畫推動不易。
歐美醫院普遍設立 CMIO 職務,由具備跨領域知識的醫師擔任協調者,並領導醫院數位轉型,考量臺灣目前缺乏相關專業訓練的標準化課程,衛福部資訊處推動跨領域人才訓練,成立線上「臺灣智慧醫療學校」,規劃醫療資訊安全、醫療大數據、醫療 AI 與醫療資訊等必修課程。
[ 推薦閱讀:智慧醫療產業的價值轉譯與下一步:從技術導入走向臨床決策支援的關鍵路徑 ]
CMIO 職務四大領域
負責規劃推動臺灣智慧醫療學校的衛福部資訊處處長李建璋指出,歐美醫院大型醫院已將 CMIO 職務細分為四大領域:
一、醫療資安長:
負責確保醫療資訊的安全性與合規性。
二、醫療大數據長:
負責系統性蒐集與治理醫院資料並確保品質。
三、醫療資訊長:
狹義上管理醫院資訊系統(HIS),廣義則涵蓋整體資訊規劃,為各部門與工程師溝通的窗口,負責資訊應用的優先順序,並推動臨床決策支援系統、AI 導入等應用。
四、醫療 AI 長:
負責關注負責任 AI 導入、生成式 AI 前後訓練方法、大語言模型生態系建構,以及新興技術如 AI 代理人等前瞻規劃。
[ 推薦閱讀:【醫療業】臺灣醫療資訊標準大平台:推動智慧醫療的關鍵基礎建設 ]
李建璋指出,目前規劃將 CMIO 課程分為必修與選修課程,12 堂必修課程中,一半邀請國際專家授課,另一半由國內學者與政府政策制定者講授,確保兼具全球視野與在地實務。選修課程則整合國際研討會、國際學會相關教育內容及國內外大師演講,擴大智慧醫療視野。此外,將透過不定期線上研討會,促進師生即時交流提升學習效果。
平台提供中英雙語介面,並具備身分驗證與鏡頭拍攝機制,可確認學生本人上線,也設計多元化評估機制,除了傳統選擇題測驗外,更結合大語言模型技術進行問答式互動測驗。學習歷程紀錄系統也會自動追蹤觀看進度與測驗結果,並於學生完成課程與考試後自動生成數位證書。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