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宜芬
「金融監理科技高峰論壇」日前於台北盛大舉行。吸引產官學界金融領域專業人士共同參與,再創年度盛事紀錄,顯示在 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穩定幣監理以及 RegTech(監理科技)的迅速發展趨勢下,臺灣金融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關鍵轉型期。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與 Facebook,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臺灣亞太監理科技協會理事長謝明華致詞中強調,RWA 與穩定幣的成長正改變跨境清算與資金流動模式,監理單位與金融業者需強化鏈上識別與即時監測能力。
資策會策略長周樹林則以日本碳權 RWA 為例,指出國際市場已以整體架構推動代幣化生態,臺灣未來在制度規劃與產業協作上需更具前瞻性。
捷智商訊董事長林群國表示,監理科技已成為金融機構維持法遵與風險管理的核心工具。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吳偉臺則提醒,數位金融的基礎仍建立於信任之上,穩定幣與虛擬資產需在完善制度中發展。
金融總會副秘書長黃錫和亦指出,監理機關將持續強化即時監管,以確保金融穩健與投資人保護。
[ 推薦閱讀:銀行發行穩定幣與託管的下一步:AI、合規與金融基礎建設的新篇章 ]
在主題演講中,謝明華指出,全球資產管理業正快速進入代幣化時代,BUIDL、BENJI 等案例證明傳統金融資產上鏈的成熟度已大幅提升;JPMorgan 與 Chainlink 推動的跨鏈清算測試則顯示未來跨境結算將走向更高效率與透明度。日本以 JPYC 進行不動產 RWA 交割,再次驗證穩定幣作為結算工具的重要性。全球穩定幣市值已突破 2,500 億美元並持續攀升,意味代幣化現金正全面融入國際支付體系。
Monash University 臧正運博士表示,代幣化與可程式化金融平台正重構國際金融市場,使發行、交易與清算可於單一架構完成,並對託管制度、跨境監理及金融基礎設施提出新挑戰。G20 與歐盟等國際組織已著手建立相關監理原則,臺灣若要參與全球市場,須加速監理制度數位化。
臺灣亞太監理科技協會秘書長李震華指出,加密資產市場的高速運作與跨鏈特性,使監理單位愈加依賴監理科技工具。TRM Labs、Chainalysis、Elliptic 與 Sumsub 的國際案例顯示,鏈上監控、身分驗證與反洗錢技術已成為金融機構標準配置,AI 預警與自動化合規亦將成為未來發展主軸。
圓桌論壇環節,與會專家普遍認為 RWA、穩定幣與監理科技將持續推進全球金融制度變革,而臺灣需同步強化法制、基礎設施與監理能力,方能在國際數位金融競局中取得戰略位置,並推動創新與合規並行的永續發展。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