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光彩

在莊嚴優雅的亞洲大學美術館(Asia University Museum of Modern Art)內,一場橫跨量子科技、人工智慧與人類生命健康的國際學術盛會—「國際量子人工智慧與生命未來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Quantum AI & The Future of Life)於 2025 年 11 月 13 日至 14 日盛大舉行 。
本次研討會由亞洲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附醫院,工研院,台灣產業科技學會共同主辦,旨在建立一個跨領域平台,匯集全球的思想領袖、研究人員與實務工作者 ,共同探索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ing)與人工智慧(AI)的融合,即 QAI,在塑造人類福祉與生命未來上的巨大轉化潛力 。
一、 跨界思辨:美術館裡的創新場域
本次研討會的舉辦地點,亞洲大學美術館,本身即是一大亮點。在充滿美學與創意的藝術殿堂中舉行科技與醫學的深度對話,傳遞出一個強烈訊息:QAI 與生命科學的未來,需要創意、美感與跨界思維的融合。這樣的場景安排,讓與會者得以跳脫傳統框架,進行更開放、更具啟發性的思辨 。
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博士在開幕致詞時強調,本次研討會目的在整合量子運算及AI 超算的融合發展,在新藥開發與材料研究等重大領域發揮作用,並拓展至AI智慧醫療、智慧金融等實際情境,在量子AI領域扮演先行者角色,培養兼具國際視野與創新實務能力的人才,展望將開啟的「量子+AI」科技新紀元。QAI 與人類在改善生活品質、延長壽命和優化健康方面所面臨的挑戰之間的協同作用 。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 Facebook 與 linkedIn,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教育部劉國偉政次在第一天致辭時特別提到賴總統希望台灣在未來30年內,能在物理、化學、醫學這三個領域,至少產生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為實現此目標,台灣啟動了「台灣橋梁計畫」,邀請31位諾貝爾獎得主來台進行學術交流,同時政府將結合民間力量,培育科學人才、提供更佳的研究環境。第二天致辭的台灣科技產業協會涂醒哲理事長則強調生醫產業借由AI 及量子計算,結合健康台灣政策,開創智慧醫療、癌症檢測、再生醫療,打造生醫產業成為台灣另一座護國神山的潛力。工研院的吳志毅副總指出除了投入量子電腦次系統關鍵硬體研發外,應積極整合台灣產業優勢,針對製造、生醫、金融、能源與資安等潛力應用領域提出發展藍圖,促進產官學研協力共創。
二、 核心聚焦:四大主題擘劃智慧健康新紀元
研討會圍繞亞洲大學的核心策略,將討論聚焦於 QAI 在四大關鍵領域的尖端應用:
- QAI 應用於生物醫學與醫療保健: 探索 QAI 如何變革診斷、治療規劃和藥物發現,實現更快、更精準的個性化醫療。QAI演算法可以分析大量的多體學數據,識別出複雜的模式和關聯,從而加速藥物開發和治療決策。
- QAI 應用於系統醫學(整合中西醫學): 西醫側重於針對具體的「病」進行精確的診斷和治療,而中醫則側重於從「人」的整體角度出發,進行健康調理和體質改善。研究結合中醫智慧與現代醫學精準度的整合方法,由 QAI 的分析能力及建模支持延長健康壽命的期望值 (Healthy Life Expectancy) 。
- QAI 應用於長壽與抗衰老: 揭示 QAI 如何解碼衰老的生物學機制、優化抗衰老干預措施,並透過AIOT, 機器人等輔助工具,建立健康生活對話 (LLMs), 延長健康的壽命。
- QAI 應用於生命優化: 透過智慧系統與輔具,幫助個體實現生理、心理、身體和行為的優化,以達到優質的生活和幸福感。
三、 國際菁英匯聚:從量子運算到精準醫療
兩天的議程匯聚了來自國際頂尖機構與國內產學研界的重量級講者,帶來了硬科技與生命科學交會的前沿洞察:
| 領域主題 | 講者/身份 (部分) | 核心洞察 |
| 量子科技與基礎模型 | IBM 數位健康全球研究領導者 Jeff Rogers 博士、富國銀行 Samuel Yen-Chi Chen 博士 | 探討 QAI 從即時洞察到個性化醫療的基礎模型 ,邁向可擴展的自我編程智慧(從量子電路到量子代理)。 |
| 系統醫學 中西醫學整合醫護 | 美國 UCLA Ka-Kit Hui 醫學博士 、中國醫藥大學 顏宏融醫學博士 、中醫學系主任 黃升騰醫學博士、成大資工藍昆展博士 | 東西方融合將AI與古老智慧結合,推動整合健康創新闡述 QAI 在推進中西整合全健康模式中的潛力 。探討「基於整體系統理論的中醫學創新思維」雷射針灸的研究成果 |
| 長壽與高齡健康 |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陳亮恭醫學博士 、陽明交通大學藥學院院長 黃奇英博士 | 深入分析「AI 促進健康長壽」的高齡健康管理 。分享「抗衰老補充劑的開發」成果 |
| 藥物開發與基因醫學 | 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蔡輔仁醫學博士教授、輝瑞薛沛芸(Sabrina) 博士 | 討論運用 AI 規模化推動企業醫療創新。分享「AI 在藥物發現和基因組醫學中的應用:革新個性化醫療」。 |
| 量子 AI與生命優化 | 臺灣產業科技協會理事長 涂醒哲醫學博士 、哈佛醫學院 Felipe Fregni 醫學博士教授 | 探討「量子 AI 的新機遇」分享「腦研究的展望」。 |
四、 總結與啟示:人才為下一代醫療革命的基石
這場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引發與會者的熱烈迴響,不僅展現了亞洲大學在 AI 與生醫量子研究上的研發能量,也深化了與國際頂尖機構如Harvard、UCLA、IBM、D-Wave、Pfizer、Wells Fargo 等,台灣頂尖機構包括中國醫大, 陽明交大, 成大, 北榮, 彰基等及產業 (如圖遠生物科技) 的合作。
研討會最終的啟示在於:要將量子 AI 的巨大潛力轉化為實質的「生命未來」,關鍵在於培育複合型人才。未來的AI醫療產業能成為台灣的下一個護國神山,需要更多能同時掌握量子物理、數學電腦科學與臨床醫學的「科學翻譯家」。亞洲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醫療體系的合作,正是為未來台灣在智慧健康與長壽科技新紀元培養關鍵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中研院暨工研院院士、UCLA 教授 王康隆博士 在閉幕致詞時強調,量子技術、AI 、與醫護科學的融合,是整合醫學 (Integrative Medicine) 領域以建構在「系統醫學」遠見上,改變醫療模式。從過去的急性、專科導向轉向一個更全面、預防導向的模式, 承諾了一個生命不僅能延長,且質量、平衡與和諧都能獲得豐富的未來 。期望量子AI能協助建立從「疾病治療」轉向「健康維護」的模型先驅,激發人體本身的自癒和平衡能力,基於融合和全面性, 建立以人為本的「中西醫系統化醫療體系」。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