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孫培然‧彙整/CIO編輯室
AI 加上 IoT 這兩種技術加以整合應用,在醫療環境已是處處可見。現在去到各大醫院看診或探病,都是透過車牌辨識的方式進出停車場,透過 AI 不僅可以辨識車牌,還可提供更多應用,如透過 IoT 跟醫院的 HIS 整合,在醫院看了多少診,換算成可以得到多少優惠停車的時間,隔夜或是多日停車,也可以追查建檔稽核,避免有人規避多日停車費用,或是貼假車牌出場。
現代化的智慧醫院規劃設計是從病人開車進入醫院停車場,透過 AI 車牌辨識,下車後只要你的手機開啟藍牙功能,透過醫院的 App 與 AIoT 室內導航的結合,就可以幫你導航到你要就診的位置。此外,醫院也會在所開立的相關檢查單,如抽血單、X 光單、超音波單、批價單、領藥單等,印製 QR-Code,你只要掃描 QR-Code,就可以透過醫院 App 自動導航到要去的地方,如抽血只要你刷抽血單子上的 QR-Code 手機 App 就會導引到檢驗科抽血站去抽血。最後,看完診要領藥,只需要掃描領藥單,就會幫你導航到藥局,讓你去領藥。
多元化自動櫃員機及電子看板應用

現代化的智慧醫院中已佈滿了多元化自動櫃員服務機,如在櫃檯會有導覽機,提供醫院各科及醫師介紹。現在的櫃檯都不需要讓民眾排隊,不管是批價、掛號、領藥、抽血或檢查,民眾只要抽了號碼牌,就可以舒適的坐在沙發上等待,等到數位叫號系統顯示你的號碼時,直接拿著號碼牌到櫃檯去報到就可以了,甚至只要直接繳費,就可以利用 X 光片自動拷貝機取得所需要的 X 光片。
現代化的智慧醫院提供各式各樣的智慧自動繳費機,你只要掃描收據上的 QR-Code,就可以透過醫指付或其他線上支付系統繳費。在櫃檯批完價掛完號以後,我們也會進行滿意度調查,一旦你選了「非常不滿意」的選項,系統就會主動發簡訊通知櫃檯主管,某某病人對某某櫃檯有不滿意的情況,主管就可以立即到櫃檯瞭解狀況,並安撫病人不滿的情緒。
智慧化電子看板目前也已開始應用在醫療領域,如大廳的電視牆、門診服務的叫號燈、領號叫號,都可透過雲端做相關管控。診間電視目前也不再播放新聞或是連續劇,而是播放與診間相關的衛教影片,如你是在新陳代謝科,就會播放與糖尿病相關的衛教影片。急診、開刀房及檢查室的病人就診狀況,也都可透過 IoT 連線,透過電子看板顯示相關資訊。
生理量測互聯 醫師看診自動連結

民眾到醫院就醫時,醫生都會要求民眾必須要先量測血壓、血糖、身高、體重等,民眾只要插上他的健保卡,就可以進行自動量測,而且量完以後的資料,會上傳到醫院提供的 App,同時也會上傳到醫師看診的診間的電腦,讓醫生馬上就可以知道民眾今天的量測數據。如果民眾忘了帶健保卡也沒有關係,只要透過醫院的 App 掃描螢幕上的條碼,我們一樣可以知道是哪一位民眾的血壓脈搏。
為了提供健檢顧客更好的健檢流程體驗,透過 AIoT 技術,將健檢智慧排程分流的功能導入到智慧手錶,利用健檢智慧化排程系統,自動進行高效率客戶健檢流程安排。每位到院健檢顧客都會佩戴一個智慧手錶,顧客可以透過推播訊息,知道每一關健檢完成大概需要多少時間,下一關是哪一關。
假設這個檢查室已經檢查完某個顧客,就會自動傳呼下一個顧客:「請你到第幾號檢查室」,就可避免檢查室等顧客或是顧客等檢查室所等待的時間,讓健檢排程更為緊密,這種應用就需要 AI 加上 IoT,因為排程演算必須要做最佳化分流機制。
智慧病房用平板互動佳 醫病共享決策強化信任

在 2015 年時,也就是六年前中國附醫就將單人房打造成智慧病房,結合 ICT 技術,自行研發 IoT 物聯網應用,整合 HIS 及各項醫療設備,突破傳統智慧病房使用的懸臂式電腦,改用平板電腦為主軸,讓病人感覺彷彿在家躺在床上使用平板電腦,更受到外界肯定,榮獲醫策會舉辦的智慧醫院競賽總冠軍,同時也通過三項專利申請。病人可以隨時隨地透過平板,了解整個醫療過程的資訊,除了讓病人有知的權利之外,更重要的是讓病人和醫護人員共同參與醫療照護,達成醫療決策共識並支持病人做出符合其偏好的醫療決策。
單人房的病人到醫院報到住院時,我們就會提供一台平板電腦,讓病人可以瞭解整個治療的過程,如病人在量測完血壓、脈搏、血糖之後,就可以透過平板自動瞭解血糖血壓的趨勢圖。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護理人員所量測的生理數據,都會自動聯網到主機系統,如果病人有某些檢查或者需要開刀,必須要病人簽署同意書,可以在平板上直接觀看相關的同意書以及注意事項,如果同意,直接在平板簽名即可,而且平板上面的攝影機會直接看到病人的書寫動作,直接錄影下來結合在一起,提高不可否認性。
如果有相關的衛教影片,病人可以直接在平板上觀看,也可以推播到電視跟其他人一起欣賞。除此之外,我們也將病人在住院時通常會按緊急鈴呼叫護理師的事件,整合成「護理需求」。如點滴沒了,病人只要選點「補充點滴」,護理師就會直接從護理站把點滴帶過來,病人也可以直接透過平板跟他的主要護理師通話溝通,減少護理師聽到緊急鈴跑來跑去的工時。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附醫提供的平板電腦,只是一般規格加上保護套,並沒有特別的硬體保護設計,使用至今的損壞率並不高,而且因為 App 支援 Android 作業系統,而且沒有限定版本,所以透通性很高,未來不管使用哪一個品牌的平板電腦,都不用擔心跟硬體之間的關聯。
情境式智慧控制 方便病人調整病房環境
智慧病房還有情境式智慧環境控制,讓病人可以在平板上選擇不同的情境,如診療模式、護理模式、閱讀模式、休息模式等,自動調整空調溫度及燈光照明系統。
如病人只要選擇診療模式,病房裡面的燈光就會全部打亮,同時關閉窗簾,確保病人的隱私。如果病人剛開完刀,卻沒有人可以照顧時,病人想要調整空調或燈光時都得下床,現在直接躺在病床上,用平板就可以操控。
現代化的智慧醫院的病房床頭卡,目前大都已改用 10 吋的電子紙,取代紙本或壓克力白板。最早期的數位床頭卡使用一般的液晶平板,造價高而且耗電,通常只有智慧病房才會放置。改用電子紙,不但省電,而且可以全面推廣到其他病房及護理站,護理人員就不用抄寫或不斷抽換壓克力板上的資料,不但可以省去許多麻煩,也不用擔心忘記抽換可能引發的問題。
數位床頭卡如果搭配 IoT,如只要用智慧手環靠上去,有可以自動更換手環使用者的資訊,如病人容易跌倒,需要特別注意,或是當班護士及主治醫師的名字,以前用紙本根本沒辦法做,改用數位床頭卡後,護理師或是醫師很容易就會看到,只要做好整合應用,就可有效用於溝通,提升工作效率。
數位床頭卡看似只是小東西,但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的價值也很驚人,如果將所有病房的床頭卡更換成數位床頭卡,做起來可能也要上百萬元,但可以節省的護理人力也會相當可觀,而且包括人事時地物等資訊,要做相關分析時,都會是很好的原始數據。
感知離床偵測 防止病人跌倒
智慧病房裡面的離床偵測系統,會在病床底下佈滿很多的感測器,一旦病人突然離床,護理站的終端監視螢幕或者是護理師的手機,就會通知病人可能會跌倒,此時護理人員就可以使用通話功能,提醒病人先不要下床,等一下會有人協助你。
此外,病人如果一直躺著都不動,系統也會發出警示,因為病人躺太久都不動會產生壓瘡,護理師必須要幫病人翻一下身,或者病人已經過世才會躺著不動,都可以透過系統監控。
病房的智慧感知照護系統,不一定要用監視鏡頭,也可以透過紅外線,隨時偵測病人的行動與狀態,透過AI影像演算分析,就可以知道病人是臥床還是空床,或者是在床的邊緣,處於高危險的狀況,就能夠防止病人跌倒,造價可能沒那麼高。而且好維修,還可以避免侵犯病人隱私。
防止病人跌倒非常重要,因為很多住院的病人可能是因為服藥或打針,精神會比較容易恍惚,所以很容易跌倒。病人一旦跌倒,往往會造成很多併發症,少跌倒一次就可以少浪費很多醫療資源,也是醫院管理的品質重要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