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金融科技高峰會秋季場
AI 驅動金融業邁向即時決策新常態,也帶來資料量激增、型態多元與時效性挑戰。為此,契星科技倡議 Lakehouse 架構,協助金融機構突破傳統資料平台限制,打通治理、查詢與 AI 應用斷點,讓資料從生成、管理到分析一次到位,全面釋放數據價值。
文/明雲青
AI 應用全面滲透金融核心流程,傳統資料平台在面對急遽增長的非結構化與半結構化資料,以及即時決策需求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與此同時,金融業也正積極從「T+1」批次處理,加速邁向秒級分析與即時反應,足見資料平台的現代化轉型已勢在必行。
契星科技技術長鄭學鴻表示,為突破上述瓶頸,推動 Lakehouse 成為新一代主流架構,逐步取代傳統資料倉儲與 Hadoop,並在全球三大公有雲形成技術共識。其核心優勢在於「存算分離」,使企業能將資料儲存在成本相對低廉的物件儲存層(如 S3),並且搭配開放格式(如 Parquet + Iceberg)、支援分散式查詢引擎(如 Spark 或 Trino),有效實現高效分析與彈性擴充。
Lakehouse 不僅原生支援非結構化與半結構化資料,更能滿足 AI 模型訓練與即時分析需求。同時,其採用 Iceberg 或 Trino 等開源架構,有助於企業避免技術綁定,降低維運負擔,並已獲全球科技巨頭廣泛驗證。因此對金融業而言,Lakehouse 不只是技術升級,更是邁向資料治理一致性與查詢即服務的關鍵跳板。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 Facebook 與 IG,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契星科技致力將雲端最佳實踐導入地端環境,協助企業在本地建構 Cloud-Native Lakehouse 架構。透過物件儲存搭配 Iceberg 格式,並將資料服務容器化,不僅實現資料架構標準化,也同時賦予企業上雲或留地的高度彈性。將查詢層容器化後,能達到以下效益,包括資料可轉為 API 即時調用、與 DevOps 節奏同步,以及增強擴縮彈性。
在落地實踐上,契星提供三大核心產品:DataWiki 為資料目錄平台,整合結構化與非結構化來源,支援血緣追蹤與 API 註冊;DataScope 提供拖拉式與 SQL 雙模式查詢,可將查詢結果封裝為容器化 API,快速支援應用系統對接;DataShape 為可視化工具,能協助即時擷取合規名單與報表,並支援多通路啟用與回寫。
據實際驗證顯示,Lakehouse 架構在金融場景中可展現數倍至數十倍效能提升,無論是複雜查詢、數據更新頻率、大量檔案的入檔,皆遠勝於傳統資料庫。資料從「進來、被管、被查、被用」走同一條管道,透過單一事實來源(SSOT)、查詢即服務與一致治理機制,企業可有效控管成本、加速決策、降低風險,並將資源集中於 AI 應用開發,真正實現最大化資料效益。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