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網站會員
CIO Taiwan
  • 活動
  • 影音
  • 趨勢分析
  • CIO IT經理人雜誌
  • CSO精選
  • 電子報
  • 下載
  • 聯繫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CIO Taiwan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精選文章

成功的AI團隊必備之組成元素

2021-11-23
分類 : 精選文章
1
A A
0
PUZZLE - Partenaire x 4 Projet

忘了科技巨頭公司的資料科學博士吧。AI導入企業環境後,匯集各種不同商業技能的團隊,才是實現AI商業價值的關鍵。

文/Maria Korolov‧譯/葉庭筠


隨著愈來愈多企業擴大推動AI專案,使概念驗證性的實驗專案變成業務轉型的推手,就更需要知道真實世界AI專案成功的關鍵。

談到AI團隊,需要的技能超過之前大家的想法,特別需要熟稔業務運作,以及將AI概念翻譯成商業詞彙(或反過來)的人。也就是說,AI不再只需要一組資料科學專家。

事實上,企業的AI專案要成功必須要集結各種人才,麥肯錫(McKinsey & Co)合夥人 Louise Herring 指出。「從技術面來看,重點是如何確保程式碼可支持營運需求,這些元件是否能在重覆使用在全公司各環節。但我們認為最關鍵的是翻譯者,就是能將業務和技術兩個面向構連起來的人。」

本文將告訴你一些企業如何籌組解決業務問題的AI團隊,以及AI技術的進展又如何改寫所謂成功專案的條件。

內容目錄 隱藏
成功AI團隊的基本角色
混合團隊的威力
翻譯者的崛起
變更管理和敏捷企業
加入外部專業

成功AI團隊的基本角色

成功的AI專案需要有具備各種技能的成員,包括資料科學家、資料工程師、機器學習工程師、產品負責人、變更管理專家及翻譯者。

真正AI專案的資料挑戰與概念驗證及前導性專案大不相同。能支援營運、可擴充的AI專案需要整合大量各種來源的資料,而且資料需快速到位。

「資料科學家和資料工程師是AI專案的無名英雄,」Herring說。「企業內滿是舊式系統,要找出資料所在並將之撈出來並不容易,除此之外,你還得設定好資料管線(pipeline),並確保能擴充。」

根據IBM和資料情報暨市場研究公司 Morning Consult 2021年5月公佈的一份報告,將近 90% 的IT專家表示AI被採用的關鍵之一是不論資料位在何處都能執行AI專案。報告顯示,資料複雜性和資料孤島(silo)是AI採用的第二大障礙,僅次於AI專業能力。

資料科學家寫出的程式碼交給機器學習工程師,由其轉換並部署到營運環境。

Herring指出,成功的AI團隊還需要產品負責人(owner),還可能需要變更管理專家,只是介入的程度有高有低。但真正關鍵的技能是翻譯者(translator)的能力。

「大部份企業都很缺這種人才,但一定要有翻譯者才能將使用案例(use case)的效益最大化。」她說。

有些時候,翻譯者來自AI領域,像是任職業務單位的資料科學家。

「但他們一般來自業務領域,他們必須相當熟悉業務運作,而且某方面來看,資料科學比較容易學。有些組織甚至還設立學院來教導資料科學技能,使他們能無礙和資料科學家和工程師溝通。」

根據德勤(Deloitte)2020年一項調查,需求最迫切的AI技能中,半數與串聯AI專案與業務需求有關。這些翻譯者包含精通AI的業務主管、變更管理專家、使用者經驗設計師以及領域知識(subject matter)專家。

德勤調查顯示,AI領域中,需求最迫切的人才是AI研究人員、軟體開發人員、資料科學家及專案經理。

混合團隊的威力

線上行銷公司 Urban Airship 提供了一個教科書級的示範,說明成功的組織推動AI專案的最新趨勢。這家公司10年前開始計畫導入AI時,找來了一位博士。

「我們引進的第一個機器學習模型是了解行銷郵件的影響力,」該公司產品與工程資深副總裁 Mike Herrick 說。要追蹤使用者是否點選郵件中的連結很容易,但是追蹤他們之後還會造訪網站,以及其他通路的使用就難得多,這就需要機器學習了。

該公司之後又加入預測式分析智慧來找出連繫特定顧客的最佳時機,以及連絡他的頻率。Urban Airship 平台最新元件是利用AI啟動和管理多步驟的顧客旅程(customer journey)。

[ 推薦閱讀: AI產學對談 解析AI應用落地與團隊建立 ]

今天,至少 40% 的新成交業務來自這項工具,Herrick說。「量非常大,這獨特能力讓我們和競爭者產生區隔,這也幫我們成功留住客戶,因為我們帶給他們價值。」

該公司AI專案需要的技能不只有資料科學技能,還包括產品管理、使用者介面設計、軟體工程和產品行銷,他說。「我們的經驗顯示,AI和ML的確需要多功能的團隊來實現這類技術。」

AI團隊集結不同領域專家是一種擴充性的策略,他說,「因為有時候你找得到具備所有技能的人,但這種人極其稀有,而且即使他們具備一切技能,也無法做掉所有事情。」

而讓團隊成員了解業務效益也有助於提供分析,使公司把產品改得更有用,更適合客戶需求。

翻譯者的崛起

二十年來,Company Nurse 協助企業和教育單位處理職場傷害,只要打通電話,就有一組醫療專家前來協助。

該公司現在一周處理10萬件健康相關的交易,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下,Company Nurse 也開始提供數位篩檢解決方案。

「我們每天都要篩檢健康癥狀,」Company Nurse 技術長 Henry Svenblad 說,「很多學校使用我們的服務,不只用於老師,也透過『安全返校』方案服務學生。」

2020年該公司已開始將AI應用來解決業務挑戰。AI專案包含可分類敏感醫療文件的系統,以及客服中心的聽寫(speech-to-text)對話系統。

運用AI讓這家公司分類數百萬筆文件,幫助 Company Nurse 部署更有效的網路安全措施。客服中心平均處理時間減少 10% 以上。未來計畫包括使用AI比較健康改進情形和起初電話中提供的資訊,以辨識出可能的詐欺行為,並協助提高客服專員的生產力。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B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這方面 Company Nurse 找來外部廠商,包括Concentric、Genesys和 Salesforce Einstein 平台來解決。他們也有個資料團隊把資料準備好,以便送進AI系統和領域知識專家。

但還有一個關鍵角色是建立AI技術和商業效益(business case)的關聯。「這是我身為CTO的功能,我試圖把『這對我們業務有何影響』和『這技術實際效益為何?』兩個面向拉在一起。」

而透過整合內、外部資源、資料集和第三方工具,Svendblad也引進了新興的AI角色:解決方案架構師。

「解決方案架構師思考的是可以解決問題的ML和AI技術,而現在情形是市面有很多解決方案,很多技術。」凱捷(Capgemini)AI和分析副總裁 Dan Simion 說。

解決方案架構師不只要搞懂要用什麼技術,也要知道這些技術怎麼整合起來,他們的工作是把所有拼片拼起來。」

變更管理和敏捷企業

一般人犯的最大錯誤是認為AI是一種科技類專案,麥肯錫資深合夥人 Tamim Saleh 說。「他們把它當IT專案來處理,以為可以找來一小組技術人員和數學家創造奇蹟。你可能以為這是一個魔術黑盒子,把它導進業務運作中,就會有很厲害的結果發生。」

但AI並非如此。「AI專案有約 50% 的心力是處理人的問題,就是一件變更管理訓練的事。」

以最近一次專案為例,一家鋼鐵業的客戶想改善需求預測。「一開始預測分析師對它沒什麼興趣,」於是這家業者邀請他們一起建立模型,讓他們知道AI不會取代他們,而是當他們的助力。Saleh說。「這個動作就能把他們拉進設計之中,同時推動AI專案的執行。」

如果模型是一個黑盒子,使用者不了解演算法背後的邏輯,就不可能被他們採納,他說。「那麼一來AI就永遠是前導專案,你一直在花錢,卻無法擴展到營運環境。」

[ 推薦閱讀: 時下資安團隊必備的八種新角色 ]

另一個結局是AI只能在一個業務單位測試,但無法拓展到其他地區或產品部門。

Saleh指出,一家銀行訓練1,800人成為翻譯者,CEO必須很有遠見,才能將AI快速部署到整個公司。

成功的AI專案還需要企業改變某些運作環節。例如他的一家公用事業客戶就建了一個很精彩的行銷模型,一小時可以發出500個宣傳活動,但是該公司的行銷活動卻架構在兩個不同的活動管理及行銷團隊,因而無法有效發揮AI應有的速度效益。

Saleh說,這家公司就必須改變,他們必須自己先變成敏捷企業,才能更快做出決策。

企業部署AI應用時,必須經常自問他們的組織是否能讓這項科技完全發揮,「但幾乎所有公司的答案都是,他們的組織運作應該要改變,才能更快做出決策,」Saleh說。

加入外部專業

混合式團隊對想導入營運式AI的公司來說極其重要,分析和諮詢機構Omdia的AI和自然語言處理(NLP)首席分析師 Mark Beccue 指出。

「資料科學家,特別是有經驗的那種十分稀少,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很難找到。因此就算你已打算建立混合各種技能人才的團隊,委外AI也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因此像 Company Nurse 之類的公司都在尋找外部業者提供工具、平台和專業技能。而且市面上的工具也真的愈來愈好。例如資料標註和清洗都已經可以委外處理,DIY式的雲端AI平台和工具,以及無程式碼工具也讓AI變得普及、民主化。

SaaS和端到端解決方案供應商也有助於將AI推進企業。Salesforce、Adobe、Oracle等都為其工具加入AI能力,像是預測式分析和虛擬助理等。Nuance、Interactions和IPSoft等公司的虛擬助理,全都不需要使用者具備資料科學專業。

「對許多AI使用案例而言,這種作法在可見的未來將是趨勢,」他說。

一些企業也會發現使用外部廠商的產品和元件有很大好處,PwC會計師事務新興科技計畫主管 Scott Likens 說。「這種作法有助降低成本、加速決策,而且做出過去做不到的決策。」

他補充,企業內建立AI團隊成本很高,因為市場上有豐富的AI和ML人才。但這類投資可讓企業和其他同業差異化,並且改善AI使用,滿足公司獨特的業務需求。

企業可以找一些較資淺的成員進來,藉此加速建立AI團隊,顧問公司Insights資料和AI首席架構師 Ken Seier 說。

他的公司就是這樣。「我們愈來愈懂得善用公司內年輕的人力資源。」

他說,祕訣之一就是採用師徒制(mentorship model)。

「我會執行一項專案,找另一名資料科學家來統領,讓最有才能的人去協助不同層級的同仁,這可以刺激學習動機,你的團隊成員就能儘快成長,而且你每一層級都會培養出後援人才。」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
標籤: AI團隊人工智慧師徒制敏捷民主化醫療醫療業
上一篇文章

【專訪】黑雲信息總經理陳冠義

下一篇文章

採用5G網路及邊緣運算的策略考量

相關文章

Vector illustr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human resources
精選文章

人工智慧從四個方向強化企業人力資源策略

2022-07-06
1200-AdobeStock_224036496
精選文章

大型企業資訊長必須具備的七項領導特質

2022-07-05
1200-609Z_AI_vs_human3
精選文章

AIOps 在企業管理上的優缺點

2022-06-28
下一篇文章
5G Network Label with Wireframe Globe - High Speed, Broadband Mo

採用5G網路及邊緣運算的策略考量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點擊看文章

📈 CIO點閱文章週排行

  • 華碩集團資安長金慶柏

    【專訪】華碩集團資安長金慶柏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微服務的迷思:不要為微而微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植樹育林 電子製造業如何達碳中和?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2022年度CIO大調查報告下載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大型企業資訊長必須具備的七項領導特質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明鏡為鑒:10個數位轉型成功案例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華利實業穩居全球前五大製鞋業採用 HPE Superdome Flex作為 SAP S/4HANA 平台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AI最常見的應用有哪些?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專訪】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臧正運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人工智慧從四個方向強化企業人力資源策略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

數位及平面

  • CIO Taiwan 網站
  • CIO 電子報
  • 《CIO IT經理人》數位版雜誌 (Zinio)
  • 《CIO IT經理人》平面雜誌

關注社群

  • Line 加入好友
  • Facebook 粉絲頁

合作夥伴

  • CIO協進會
  • CIO.com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旗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00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15-1號19樓 | TEL: 886-2-2321-4335

Copyright© Flag Information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登入
  • 註冊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活動
  • 影音
  • 最新文章
  • 產業速報
  • 新聞速寫
  • 風雲人物
  • CXO分享
  • 產業瞭望
  • 專欄
  • 精選文章
  • 原生現場
  • 供應商視野
  • 線上調查
  • CIO IT 經理人雜誌
  • 電子報
  • 下載
  • 聯繫我們

© 2020 CIO Taiwan 版權所有

CIO Taiwan 歡迎你回來!

可用 使用者名稱 或 Email 登入

忘記密碼 註冊

歡迎註冊 CIO Taiwan 網站會員

請設定 Email 及 使用者名稱(使用者名稱不接受中文、將來無法更改)

欄位皆為必填 登入

找回密碼

請輸入 使用者名稱 或 Email 以重設密碼

登入

您已閒置超過 3 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點擊空白處、ESC 鍵或關閉回到網頁

林佳穎-3-logo

大舉應用人工智慧 保險科技蓬勃發展

第十一屆金融CIO高峰會春季場 會後報導 如同銀行已經進入 Bank 4.0 時

Business man hand making a strategic chess move

2021年IT領導者應優先考慮的5大戰略重點

科技、保險和金融領域的IT領導者分享了2021年的策略重點。優秀CIO們的藍圖包

1200-Nutanix台灣區總經理 – 黃承彬_1

2021年四大數位轉型趨勢預測:資訊長將扮演要角

文/黃承彬(Nutanix台灣區總經理) 今年(2020年),對企業來說是充滿衝

Print

在全球大流行期間 數位轉型案例倍增

選擇蟄伏並等待COVID-19平息的CIO們應該再評估一下。數位專家及CIO們表

預設精選圖片1200x630

半導體護國群山齊心抗疫 打造前線醫護強力後盾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於日前宣布已攜手響應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號召半導體產

1200-2

OneDegree雙軌併進 搶攻金融、資安商機

面對保險科技持續湧現,OneDegree Global 推出的IXT解決方案,為

ciotaiwan-logo-600-white

文章分類

  • 產業速報
  • 專欄
  • 影音
  • 風雲人物
  • CXO分享
  • 產業瞭望
  • 原生現場
  • 精選文章
  • 趨勢分析
  • 供應商視野
  • 新聞速寫
  • 下載
  • Sponsors

熱門標籤

  • 最新文章
  • 雲端運算
  • 人工智慧
  • 數位轉型
  • 製造業
  • 物聯網
  • 資料與分析
  • 資安
  • 區塊鏈
  • 5G
  • 儲存
  • 基礎架構

活動

  • CIO價值學院
  • 企業防疫與持續營運計畫 線上座談會
  • 亞太CIO線上高峰論壇
  • 製造業CIO論壇
  • 金融CIO高峰會
  • Asia Leadership Forum 2020
  • 智慧醫療研討會
  • 商業服務科技論壇
  • CIO大調查

影音

  •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