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網站會員
CIO Taiwan
  • 活動
  • 影音
  • 趨勢分析
  • CIO IT經理人雜誌
  • CSO精選
  • 電子報
  • 下載
  • 聯繫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CIO Taiwan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精選文章

如何跨越混合雲的重重阻礙?

2022-03-30
分類 : 精選文章
0
A A
0
1200-super-business-woman

公有雲混搭在地雲火速成為許多企業選擇的架構,但這些企業往往容易落入常見陷阱。

文/Bob Violino‧譯/Nica


許多企業正漸漸移往混合世界:無論是新興工作場所模式的混合還是雲端環境。就後者而言,私有與公有雲服務的混合,為企業組織提供在不斷變化的業務環境裡所尋求的靈活性。

2021年八月由研究調查公司Gartner所作的一份報告指出,混合、多重雲端與邊際運算環境「正逐步成長,並為新分散式雲端模式奠定基礎」。該公司預測,終端使用者在公有雲服務的花費將於2021年達3,960億美元,並於2022年成長22%,達到4,820億美元。到了2026年,該公司預測公有雲的花費將超過整體企業IT支出的45%,遠遠超越2021年的少於17%。

[ 2022年度CIO大調查報告下載 ]

同時,也越來越多私有雲的採用。研究調查公司 Global Industry Analysts 預測,提供私有雲服務的全球市場,將從2020年的49億,到2026年攀升到132億美元,在此期間以複合年成長率18%的速度增長。

僅管部份企業可能選擇只用私有雲或只用公有雲,但混合似乎特別吸引絕大多數的公司企業。

[ 推薦閱讀:SASE在混合雲環境中的三大挑戰 ]

「混合雲逐漸成為目前看到所有企業中最具主導地位的架構之一。」顧問諮詢公司 Deloitte Consulting 負責人 Nicholas Merizzi 如此表示。「混合雲讓企業依自有優先順序,彈性訂定通往雲端改革路線。」

顯然,企業組織發現混合雲處理方式的潛在優勢,不過它們也得做好萬全準備面對可能的阻礙。

以下介紹這些企業可能面臨的一些挑戰,以及該如何克服這些問題:

內容目錄 隱藏
1. 操作複雜度
2. 高漲的成本
3. 缺乏一致性策略
4. 改變心態
5. 缺乏標準或確立的實作
6. 市場混亂

1. 操作複雜度

Merizzi表示,混合雲基本上就必須維護與管理兩套緊密整合但又各自獨立的生態系統,這就造就了一個複雜的操作環境。

「利用多種相異技術平台平行運作的環境,往往為監控、資安與產品支援這類範疇帶來持續不斷的營運複雜性。」Merizzi表示。確保操作處理程序與工具,在公有雲與在地私有雲皆適用,越來越難。

「舉例來說,雲端資安與『在地』系統,使用的可能是不同的工具套件。」Merizzi表示。同樣地,從這個環境到另一個環境,底層基礎架構從儲存裝置到運算能力也有諸多差異。而且,提升員工處理這些各異工具與環境的技能時,也會有風險與效率的挑戰。

Merizzi表示,要讓複雜度的障礙降到最低,企業組織應注重推動私有與公有雲平台所有技術的通用性。這指的是,擁有可以從在地環境延展到公有雲的工具,同時維持相同的操作體驗。

Deloitte的客戶「正尋求能在所有混合雲環境運作,具可觀察性與點對點應用追蹤的軟體解決方案。」Merizzi表示。「企業組織必須提升更高的營運能見度,並透過功能強大的儀器量測系統內部狀態。」

堪薩斯州威奇托市正在實行一套更能有效監控該市各種不同IT環境 ─ 包括雲端服務的軟體。

「隨著混合網路複雜度大大提升,可用以支援這些狀況的軟體與應用也變得更加精良。」該市資訊長 Michael Mayta 如此表示。「以全球的觀點實施,並『藉由』套用自動化這類的各種技術管理這些網路時,」這可能做得到。

2. 高漲的成本

若企組組織不能謹守管理底層資訊的紀律,同時維護在地私有雲與公有雲環境,可能導致明顯的成本超支。

「許多企業在混合環境下開出兩套帳本,」包括內部私有雲與外部公有雲的財務,Merizzi表示。「部份情況下,團隊甚至使用不同的工具程式評估它們的財務。」他表示。「這導致CIO難以用整合的角度檢視與推測公司財務狀況。」

現代化與操作化系統後,無法關閉或退役在地資產,擴大這項風險,Merizzi表示。「我們看到這些成本超支浮現在許多連結處,包括網路線路與軟體憑證。」他表示。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要減少這類問題,Deloitte建議建置企業級雲端現代化辦公室,著重多個領域:包括財務整合與資產退役。整合多重環境的財務帳本,可提供企業層面的財務概觀,Merizzi表示。同樣地,建立退役處理程序,有助於解放不使用的資產,降低整體花費成本,他表示。

資源管理工具有助於維持成本控制。「沒有統一、集中的多重雲端管理平台,集團就無法確切感受到他們的成本分析與相關決策,」電腦硬體廠商Lenovo資深副總裁暨CIO Arthur Hu表示。

「我們為使用者提供對資源利用、帳單與開支預測具清楚能見度的成本規劃工具,解決這個問題。」Hu如此表示。「還為這些工具補充智慧型資源最佳化與精簡建議,協助達成最佳成本效益的目標。」

3. 缺乏一致性策略

雲端模式很誘人,許多企業組織可能被佈署公有雲與私有雲所吸引,卻未真正考慮他們希望達到的目標,也未確切規劃如何達成目標。這將可能引發混亂、導致受挫與成本超支。

「好的雲端策略,絕對是從清楚概述昂貴、複雜的混合雲解決方案價值/商業案例開始。」IT研究與諮詢公司 Info-Tech Research Group 雲端與核心基礎架構分析師暨研究調查主管 Jeremy Roberts 表示。

「檢視你的預期收益。」Roberts表示。「為何要混用?看看你的環境。哪些工作負載能從混合架構上獲益?如何獲益?別只是為了想做而做。」

Roberts經手過的一間企業審慎考量過混合佈署。「當我們談過更多企業目標與動能後,得出的結論是它們對管理私有雲沒那麼有興趣,而是傾向於著重SaaS訂閱式軟體優先、多重雲佈署、充份利用多個公有雲而不是公有/私有雲。」他表示。

理由是,就企業組織整體目標來看,同時管理公有雲與私有雲及它們之間的相互操作,所需的額外開銷與努力並不值得,Roberts表示。

「對於法規要求,強制必須在本地(公司內部)保有部份資料/工作負載的企業組織來說,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又或者企業所需的執行效能只能從當地服務取得、但又希望享有公有雲與私有雲固有特性帶來的優勢。」Roberts表示。

4. 改變心態

Hu表示,就像大部份技術移轉一樣:移往混合雲環境必須克服的最大阻礙之一便是必須改變心態。

「我們必須確保企業相信移轉到混合雲環境的價值。」Hu表示。即便IT部門都必須接受這樣的想法,他表示。「我們必須從本身開始,IT一開始無法完全相信這是正確方向。但很快就改變了。」

Lenovo從經由混合基礎架構,試用部份「lighthouse」應用程式,做為開始,馬上能夠展現明確的價值,Hu表示。「工程部份的產出提升了65%,這歸因於雲端平台與工具程式所啟動的敏捷實作。一旦看見顯著價值,就能順利向企業其餘同仁『鼓吹』,而我們也會持續展現令人驚艷的成果。」

5. 缺乏標準或確立的實作

僅管雲端服務已行之有年,但大規模移往混合雲基礎架構,對多數企業組織而言仍是陌生領域。Hu表示:「因為這對Lenovo而言是全新版圖,我們深知必須為移往雲端建立清楚標準,並提供最佳實作。」

為解決這個問題,該公司發佈了條列清楚的指導方針,說明如何針對私有雲、公有雲或混合雲,選擇正確的雲端代管環境。「我們將這樣的選擇,成為每套應用的企業架構審查的一部份。」Hu如此表示。

該公司還制定「5-R遷移處理(5-R Migration Approach)」,協助應用擁有者依應用程式現有架構狀態為基礎,確認最佳路徑。內容包括重新代管(rehost,直接重新佈署到雲端)、重構(refactor,修改架構適應雲端)、修訂(revise,在不動架構前提下修改或延展現有程式碼)、重建(rebuild,拋棄現有技術,從頭開始開發),或者替換(replace,現有應用退役,採用替代解決方案)。

此外,Lenovo還開發應用級最佳實作供集團參考,Hu如此表示。

6. 市場混亂

「廠商的選擇與管理,乃當代企業移往混合雲最棘手的項目之一。」研究調查公司IDC的專用暨混合雲基礎架構研發總監Chris Kanaracus如此表示。

「因為選擇很多雖然是好事,但雜訊比持續飆高。」Kanaracus表示。「我們擁有公認領導性超大規模的AWS、Microsoft與Google。但像Oracle這樣的新秀,在成本與功能上的積極作為,正逐步擴大市佔率。」

其他像Cisco、VMware、HPE與IBM這類選擇,則是「轉向混合雲市場。」Kanaracus表示。「他們發現了提供在地雲與混合雲邊際元件,與超大規模三巨頭協同合作的機會。但超大規模三巨頭也想要這樣的商機,AWS Outposts、Azure Stack與Google Anthos即為證明。」

再者,電信業者與代管服務廠商逐漸走向整合,Kanaracus表示。「從CIO的角度來看,就有相當多要構思與管理的地方了。成本監控與管理已成為混合雲的關鍵,未來要處理的層面只會更廣。無論大型小型的眾多廠商都渴望參與。CIO的選擇很多,因此可能引發混亂、造成失誤。在這個領域上的投資嚴陣以待非常重要。」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
標籤: 混合雲雲端雲端運算
上一篇文章

VMware Cloud on AWS 已於 AWS Marketplace上線

下一篇文章

UiPath RPA 獲 IDC MarketScape 肯定

相關文章

1200x630-IMG_2336
精選文章

高效數位轉型領導者的七個特徵

2022-05-25
1200-AdobeStock_68665287
精選文章

讓雲端架構演練充分發揮價值

2022-05-24
1200-robotic-process-automation-illustration_23-2149221119
精選文章

資訊長扛起自動化治理的重擔

2022-05-20
下一篇文章
uipath

UiPath RPA 獲 IDC MarketScape 肯定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CIO點閱文章週排行

  • CIO-Taiwan-Elite-Vendor_1200x630

    CIO Taiwan 公布 2022 Elite Vendor 大獎名單,CIO 票選出「傑出品牌」及「傑出服務商」,為企業IT採購決策者提供最佳建議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AI最常見的應用有哪些?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2022年度CIO大調查報告下載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明鏡為鑒:10個數位轉型成功案例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高效數位轉型領導者的七個特徵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香城飯店:疫情下求生存 飯店業兩大面向發展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2021智慧醫療研討會高雄場會後報導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龐一鳴:資料安全上雲端 打通醫療AI任督二脈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疫情意外加速全球寵物經濟發展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新的工作場域 ─ 第二代遠距工作與未來趨勢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

數位及平面

  • CIO Taiwan 網站
  • CIO 電子報
  • 《CIO IT經理人》數位版雜誌 (Zinio)
  • 《CIO IT經理人》平面雜誌

關注社群

  • Line 加入好友
  • Facebook 粉絲頁

合作夥伴

  • CIO協進會
  • CIO.com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旗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00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15-1號19樓 | TEL: 886-2-2321-4335

Copyright© Flag Information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登入
  • 註冊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活動
  • 影音
  • 最新文章
  • 產業速報
  • 新聞速寫
  • 風雲人物
  • CXO分享
  • 產業瞭望
  • 專欄
  • 精選文章
  • 原生現場
  • 供應商視野
  • 線上調查
  • CIO IT 經理人雜誌
  • 電子報
  • 下載
  • 聯繫我們

© 2020 CIO Taiwan 版權所有

CIO Taiwan 歡迎你回來!

可用 使用者名稱 或 Email 登入

忘記密碼 註冊

歡迎註冊 CIO Taiwan 網站會員

請設定 Email 及 使用者名稱(使用者名稱不接受中文、將來無法更改)

欄位皆為必填 登入

找回密碼

請輸入 使用者名稱 或 Email 以重設密碼

登入

您已閒置超過 3 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點擊空白處、ESC 鍵或關閉回到網頁

網頁文章首圖1200x630 (2) 拷貝

第七屆商業服務科技論壇 會後報導

服務業疫情影響大 轉型速度決定成敗 新冠病毒入侵台灣,對許多產業已造成前所未有的

1200-Palo Alto Networks台灣區總經理尤惠生

Palo Alto Networks:資安事件多元 活用AI辨識攻擊

InfoSec Taiwan 2020 會後報導 因應駭客攻擊手法多變,加上地下

Action Show Of Robotic Manipulator. Mechanical arm of an industr

深入工業物聯網:希望與挑戰並列

在物聯網(IoT)成為流行字眼前,工業垂直領域就已經擁有連接系統(Connect

arabic-people-web-browser-windows-chatting-discussing-during-video-call-virtual-conference-online-communication-concept

新常態使會議轉線上 會議記錄放哪費思量

疫情吃緊使得視訊會議變成溝通的日常,對於資訊主管而言,擔心的卻是會議記錄會存在哪

網頁文章首圖1200x630 (1)

3D實物建模能力強 方舟智慧受矚目

攜手全家便利商店 建構3D導購廊道 元宇宙概念升溫,3D 建模廠商成為直接受益者

烈光企業副總經理廖鴻任

【專訪】烈光企業副總經理廖鴻任

製造業升級迫在眉睫 政府應從多方面協助 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面臨多重挑戰,如製品模

ciotaiwan-logo-600-white

文章分類

  • 產業速報
  • 專欄
  • 影音
  • 風雲人物
  • CXO分享
  • 產業瞭望
  • 原生現場
  • 精選文章
  • 趨勢分析
  • 供應商視野
  • 新聞速寫
  • 下載
  • Sponsors

熱門標籤

  • 最新文章
  • 雲端運算
  • 人工智慧
  • 數位轉型
  • 製造業
  • 物聯網
  • 資料與分析
  • 資安
  • 區塊鏈
  • 5G
  • 儲存
  • 基礎架構

活動

  • CIO價值學院
  • 企業防疫與持續營運計畫 線上座談會
  • 亞太CIO線上高峰論壇
  • 製造業CIO論壇
  • 金融CIO高峰會
  • Asia Leadership Forum 2020
  • 智慧醫療研討會
  • 商業服務科技論壇
  • CIO大調查

影音

  • 影音